第七单元 单元整合
发散思维
请谈谈思想文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提示:(1)促进了人们在思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的认同感,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2)在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对提高国家国防事业等硬实力具有指导作用。
真题速递
1.(2021·雅安中考)推动工厂从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改为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规模也变得更大的关键因素是( D )
A.发电机的问世 B.内燃机的发明
C.珍妮机的发明 D.蒸汽机的改进
解析: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为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2.(2021·扬州中考)有人曾生动描述1830年的一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带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发动机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B )
A.马车 B.火车 C.电车 D.汽车
解析:根据“1830年”可知,材料所述交通工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发明,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斯蒂芬森在1825年试车成功的陆路交通工具。
3.(2021·广州中考)19世纪英国和爱尔兰曾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天早上挨家挨户拜访客户,或用短棍敲门或用长杆敲窗(见图),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上述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 D )
A.欧洲大学的兴起 B.工人运动的需要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传统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工人们需要准时去工厂工作,“叫醒工”应时而生。
4.(2021·河北中考)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说明英国( C )
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 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
解析: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英国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进入“蒸汽时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开始使用机器生产。步入了“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5.(2021·东营中考)这部著作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部著作”是( C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开罗宣言》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这部著作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出自《共产党宣言》。
6.(2021·南充中考)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中的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D )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解析: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7.(2021·昆明中考)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于3月28日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C )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第一国际
C.巴黎公社 D.苏维埃政府
解析: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8.(2021·呼和浩特中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学校组织了一次题为“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的活动课,下面是活动的相关材料。
前言: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的历史过程。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引发整个经济领域以及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板块一: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
板块二:工业革命
板块三:第一个工业社会的到来
结语:在圈地运动、海外扩张、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浪潮的推动下,19世纪中叶的英国站在了世界现代化的最前沿,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1)充实板块一。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被剥夺了土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海外扩张和政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化启动提供的历史条件。
答:海外扩张:扩大了市场、资金和原料来源;政治革命: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装饰板块二。从下列三幅图片中,选出一幅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代表,简要说明它入选的理由。
答: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其他部门发明和使用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瓦特的改进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加强了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
(3)解释板块三。根据前言和结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介绍现代化给英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变化。
答: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经济上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现代工厂制度得以确立,加快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政治上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巩固。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现代化启动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海外扩张指的是英国的殖民扩张,扩大了市场、资金和原料来源;政治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第(2)题,根据所学回答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的历史贡献即可(任选一条回答)。第(3)题,经济方面,根据“19世纪中叶的英国站在了世界现代化的最前沿,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经济上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现代工厂制度得以确立,加快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政治方面,根据“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及所学可知,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巩固。
9.(2021·荆州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1830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很快就成为兰开夏郡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交通动脉。1836-1837年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一个高潮,到1843年,大不列颠已有约2 400千米的铁路通车。19世纪40年代,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二个高潮,到1860年英国铁路总长约14 500千米,居欧洲首位。
——摘编自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挡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 ”
——摘自[英]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回答2点)
答:最早开始工业革命,钢铁产量迅速增长,为发展铁路运输提供了原材料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回答2点)
答: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使人们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等。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最早开始工业革命,钢铁产量迅速增长,为发展铁路运输提供了原材料等。第(2)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使人们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等。
初高衔接
(2022·安康高二期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瓦特为代表的能工巧匠“是从工厂、车间而不是从大学走到工业界来的;他们并不是穿着丝绸,满载荣誉,而是身着粗布衣,满身煤灰和油渍”。这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
A.对科学理论的探究未受重视 B.科学家多躬身于社会实践
C.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凸显 D.创造发明未得到社会资助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生产实践中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凸显,故选C;瓦特等人的科技发明不能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未重视对科学理论的探索,排除A;瓦特等能工巧匠并非科学家,排除B;创造发明是否得到社会资助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
PAGE第七单元 单元整合
发散思维
请谈谈思想文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真题速递
1.(2021·雅安中考)推动工厂从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改为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规模也变得更大的关键因素是( )
A.发电机的问世 B.内燃机的发明
C.珍妮机的发明 D.蒸汽机的改进
2.(2021·扬州中考)有人曾生动描述1830年的一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带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发动机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马车 B.火车 C.电车 D.汽车
3.(2021·广州中考)19世纪英国和爱尔兰曾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天早上挨家挨户拜访客户,或用短棍敲门或用长杆敲窗(见图),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上述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 )
A.欧洲大学的兴起 B.工人运动的需要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4.(2021·河北中考)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说明英国( )
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 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
5.(2021·东营中考)这部著作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部著作”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开罗宣言》
6.(2021·南充中考)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中的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7.(2021·昆明中考)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于3月28日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第一国际
C.巴黎公社 D.苏维埃政府
8.(2021·呼和浩特中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学校组织了一次题为“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的活动课,下面是活动的相关材料。
前言: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的历史过程。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引发整个经济领域以及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板块一: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
板块二:工业革命
板块三:第一个工业社会的到来
结语:在圈地运动、海外扩张、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浪潮的推动下,19世纪中叶的英国站在了世界现代化的最前沿,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1)充实板块一。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被剥夺了土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海外扩张和政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化启动提供的历史条件。
(2)装饰板块二。从下列三幅图片中,选出一幅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代表,简要说明它入选的理由。
(3)解释板块三。根据前言和结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介绍现代化给英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变化。
9.(2021·荆州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1830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很快就成为兰开夏郡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交通动脉。1836-1837年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一个高潮,到1843年,大不列颠已有约2 400千米的铁路通车。19世纪40年代,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二个高潮,到1860年英国铁路总长约14 500千米,居欧洲首位。
——摘编自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挡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 ”
——摘自[英]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回答2点)
初高衔接
(2022·安康高二期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瓦特为代表的能工巧匠“是从工厂、车间而不是从大学走到工业界来的;他们并不是穿着丝绸,满载荣誉,而是身着粗布衣,满身煤灰和油渍”。这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A.对科学理论的探究未受重视 B.科学家多躬身于社会实践
C.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凸显 D.创造发明未得到社会资助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