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课件(20页)--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课件(20页)--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8 10: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课题一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复习旧知识:
1、什么是原子
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呢?
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1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2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3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糖果布丁模型”。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
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4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每个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并带有Z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Z个电子绕核旋转,电子绕核如同行星绕日运行,因此这一模型也被称为“行星式模型”。后来由于对原子光谱的深入研究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才逐步形成了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5
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波尔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指出电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动。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图3-9
一. 原子的结构
原子
原子核
(+)
核外电子
(-)
质子
(+)
中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不显电性)
【自主学习】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 为什么
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观察表3-1中不同原子中各微粒的数目,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中某些粒子是带电的,以氧原子为例,说明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分组讨论】
表(1)
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kg)
氢 1.67*10-27
氧 2.657*10-26
碳 1.993*10-26
铁 9.288*10-26
说明:由于原子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
注意点: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一 个 原 子 的 实 际 质 量
碳原子的质量 × 1/12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 kg
实验测定:一 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1.663×10-27 kg
2.657×10-26kg
Ar(O)=———————————≈16
1.993×10-26kg×
1
12
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 2.657×10-26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1.993×10-26kg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氯 17 18 17 35
铁 26 30 26 56
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堂练习
2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56克 B 56
C 9.288*10-26 Kg D 1/56
3 组成一切原子必不可少的粒子是( )
A 质子 B 质子 电子
C 质子 中子 电子 D 质子 中子
B
B
课堂练习
4 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核电荷数为13,则铝原子由( )个质子和( )个中子构成一个原子核,核外有( )个电子作高速运动而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13
14
13
质子和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小结: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不同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