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6 17:3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含答案)
一、判断题
判断对错,我谨慎。
1.《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绘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 )
2.《走月亮》依次描写了月亮升起、月亮牵星、月下溪岸、月下田园四幅画面。 ( )
3.《繁星》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看繁星的情景。 ( )
二、填空题
4.拼音填词,我拿手。
(1)jù shuō( )海宁市的盐官镇是 guān cháo( )最好的地方。每年八月十五一过,来此地的人就 zhú jiàn( )多了起来。
(2)阳春三月,西湖边烟雾迷蒙,似乎笼罩着一层轻纱,kuān kuò( )的苏dī( )上行人如cháo( )。
(3)周末,爸爸带我和奶奶出去郊游,走过一片zhuāng jia( ) 地,来到一个pú tao( )园,主人热情的zhāo dài( ) 我们,奶奶mǎn yì( )地笑了。
5.课文填空,我秒杀。
(1)《走月亮》重点描述了“我”和阿妈在_______和______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串联全文,抒发了“我”跟阿妈一起走月亮时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秋晚的江上》是_________写的。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从”斜阳”表达出是_______(时间)。诗人巧妙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秋晚的江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
(3)《花牛歌》是现代诗人_________的作品。诗人笔下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牛歌》写出了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花牛。
(4)《繁星》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_。全文按____________(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____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5)交流平台让我知道了读文章时,我们要想象_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闻”到_____________。我们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才能深入文章内容,有更多的收获。
6.词语积累 完成练习。
①响彻( )( ) ②( )( )细语 ③悄无( )( )
④鸦雀( )( )⑤窃窃( )( ) ⑥( )( )鼎沸
⑦( )( )欲聋 ⑧锣鼓( )( )
(1)这些词语中描写声音大的有____________,描写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2)仿照例子,展开想象,把由词语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词语⑧:运动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不时传来阵阵鼓声和呐喊声。
词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信息匹配
7.选择读音,我能行。(正确读音打√)
闷( mēn mèn)热 薄(báo bó)雾
涨( zhǎng zhàng)潮 风号(háo hào)浪吼
归巢( cháo cáo) 芦苇( wēi wěi)
8.选择读音,我能行。(正确读音打√)
霸占( zhàn zhān) 尽(jìn jǐn)管
风俗( shú sú) 跳跃(yuè yào)
稻穗( suì huì) 运载(zǎi zài)
9.理解词语,并正确选择。
A.霎时 B.顿时 C.忽然 D.过了一会儿 E.一会儿工夫
上面的词语都是形容___________的,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
(1)喜讯传来,人群( )沸腾起来。
(2)妈妈收拾房间特别快,( ),家里就干干净净了。
(3)他正要出去,( )一阵大风吹起,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而至。
(4)我会用上面的词语描绘_________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10.句中“________”一词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
11.“昂首东望”“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形象地再现了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
12.这句话从_________(正面/侧面)描写了大潮的壮观。
阅读。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3.这句话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味着大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14.“沸腾”在句中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 ,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5.把选文补充完整。
16.完成填空,我可以。
(1)选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按照__________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_______”“________”这几个短语可以看出来。(找表示位置的词语。)
17.选择答案,我拿手。
(1)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段文字描写了大潮从近到远,奔腾西去的过程。
B.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大。
C.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潮比作水墙和白色战马,将声音比作山崩地裂。
(2)下列对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
B.作者所描写的场景使人害怕,体现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C.这句话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到时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声响。
阅读。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18.完成填空,我可以。
(1)文中的省略号一处,请接着往下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描写月、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幅静谧而美好的山村月夜图。
(3)句中连续出现的“照亮了”,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欣赏了月光下的________、月光下的_________、月光下的_________。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
19.选择答案,我拿手。
同学们围绕该不该去掉文中的“也照亮了”争论起来。你同意谁的说法?( )
A.可以去掉。前面和后面的句子都有照亮了的景物,这个词后面没有,是多余的。
B.不能去掉。这个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寻找、观察月光下景物的可爱样子,同时引出了下文。
阅读。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国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20.我从“呦”字感受到____________;从“抱着”一词感受到_________。
21.“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_____”字用得好,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的心情。
22.想象补充,我能行。
细读“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让画面浮现于你的脑海中。你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闻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和阿妈沿着溪边走,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到了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稻穗和__________。
24.选文第二段中第一句主要从________(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第二句主要从_______(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
阅读。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遥望 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翔 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5.用“ ”划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6.文章语言优美,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拟人 B.排比 C.比喻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
27.“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选文中的句子)
28.“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这句话是说作者不想长大。
B.这句话描述了布满繁星的夜空非常美丽。
C.这句话表达了星天给孤寂的“我”带来安慰,望着星空,“我”感觉就像小时候睡在母亲的怀里。
29.这一自然段已经划分为了三层,请用书上的词填写概括。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________ 幻想 ________
五、诗词曲鉴赏
古诗阅读,我最棒。
鹿柴
[唐]王维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
30.把古诗补充完整。
3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鹿柴”中“柴”的读音是“zhài”。 ( )
(2)“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的空寂冷清。 ( )
(3)“但”的意思是“但是”。 ( )
(4)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早晨时分的幽静景色。( )
32.诗中以有声反衬山中寂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太阳的一抹余晖映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 落)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装 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34.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打“√”
35.诗歌中划“ ”的句子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诗歌中划“ ”的句子是_________句,把芦苇当作___________来写,大胆想象,给全诗平添了______________。
36.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小节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读了《花牛歌》,展开想象:花牛还会在草地里做什么呢?仿照诗句写一写,用上拟人。
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2.× 3.√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题目叙述正确。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题目叙述错误。答题之前要认真阅读课文,深入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走月亮》依次描写了月亮升起、月下溪岸、月下田园、月亮牵星四幅画面。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题目叙述正确。《繁星》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据说 观潮 逐渐 宽阔 堤 潮 庄稼 葡萄 招待 满意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观潮、宽阔、堤、庄稼、葡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5. 小溪边 田埂上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喜悦、幸福 刘大白 秋季 傍晚 归巢的鸟儿 斜阳 头白的芦苇 徐志摩 坐

走 做梦 活泼可爱 自由自在 巴金 时间顺序 大自然 画面 声音 味道
【详解】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走月亮》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描写的是溪边和田埂上。走到溪边,“我”想起了阿妈曾经在这里洗衣裳,“我”曾经在这里用树叶做小船的情景;走到田埂上,“我”想到了种庄稼,找兔草、吹蒲公英等情景。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2)《秋江的晚上》作者刘大白,时节是秋季,由“斜阳”可知是傍晚,利用“归巢的鸟儿、斜阳、头白的芦苇”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3)《花牛歌》作者徐志摩。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在草地上坐、眠、走、做梦,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天真自然。
(4)《繁星》的作者是巴金,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交流平台的提示中A、我通过修辞想象画面,如:《观潮》一课中作者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我们想象战场上无数白色战马奔腾而来的场面,就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和壮观的气势。B、我通过抓重点字词想象画面。如:《繁星》一课中写天空中“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抓住“悬”字,想到深蓝色的天空中星星摇摇欲坠的样子,能感受到星空宁静的美。C、“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我们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当花牛把尾巴甩得“滴溜溜”的时候是它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就能想象到花牛高兴玩耍的画面。可知我们要想象画面,“听到”声音,“闻到”气味。
6. 云 霄 低 声 声 息 无 声 私 语 人 声 震 耳 喧 天 ①⑥⑦⑧ ②③④⑤ 两个同学正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 除夕,山村里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响声震天,此起彼伏。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①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②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③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④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⑤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⑥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⑦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⑧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1)注意几个词语的意思,这样根据意思就很容易选择了,这些词语中描写声音大的有①⑥⑦⑧,描写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的有②③④⑤。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
做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词语的意思,再展开合理的想象,选择一个恰当的情景写出来即可。
词语⑤:想到了两个人在一起小声说话和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的画面。上课时,小明和同桌在课桌底下悄悄说话。
词语⑦:除夕的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
7.mēn bó
zhǎng háo
cháo wěi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闷热:mēn rè,由于天气热,气压低,湿度大而引起呼吸不畅快的感觉。[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mèn],密闭;不透气
薄雾:bó wù,淡薄的雾气;霾。[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
涨:[zhǎng],(水位)升高;(物价)提高 ~潮。河水暴~。物价上~。[zhàng],固体吸收液体后体积增大
风号浪吼:[fēng háo làng hǒu],形容风浪很大,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号:[hào, 名称 国~。年~。
归巢:[guī cháo],回窝、回家。
芦苇:lú wěi,植物名。禾本科芦属,多年生草本。
8.zhàn jǐn
sú yuè
suì zài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霸占zhàn,倚仗权势强行占有。
尽管jǐn,表示消除顾虑,放心去做。
风俗sú,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俗。
跳跃yuè,两脚用力,使身体离开地面。
稻穗suì,为水稻成熟后的种子,相当于植物的果实。
运载zài,装载和运送。
9. 时间短 一刹那 一转眼 B E C 下雨 这雨下的太大了,一会儿工夫,院子里就结满了水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选词填空的能力。
A.霎时:刹那,极短的时间。
B.顿时:(副)立刻(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一声叫板,戏园子里~安静下来。[近]即时|立即。
C.忽然:(副)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突然。[近]骤然。[反]逐渐|渐渐。
D.过了一会儿:过了短暂时间。
E.一会儿工夫:短暂时间。
这五个词都是形容时间短的词语。近义词还有:俄顷、已而、霎时、片刻、一刹、瞬息、一下子、须臾、转瞬、一霎、顷刻间、一忽儿、斯须。
(1)“喜讯传来”是一瞬间的事情,人群立刻做出反应。可以用立刻。
(2)“妈妈收拾房间特别快”说明用的时间短,可以用一会儿工夫。
(3)“他正要出去”说明门外天气不错,“大风”和“大雪”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可以用忽然。
(4)噩耗传来
听到电视上传来的声音,奶奶霎时愣住了,眼泪从眼眶里流出来。
10.人山人海 11. 等着 盼着 12.侧面
【解析】10.考查句子理解。
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使用了夸张的修辞,形容人多。
11.考查句子理解。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12.考查句子作用。
这句话写的潮来前人们的活动,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大潮的壮观。
13. 声音 形态 响声越来越大 出现了一条白线 14.观潮的人群情绪高涨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原文: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句话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响声越来越大”声音。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的形态。
“响声越来越大”以及“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大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14.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沸腾:(动)①液体受热到一定程度,从内部产生气泡而翻腾。②比喻情绪高涨或人声喧闹:热血~|人声~。[近]欢腾。[反]平静。
原文:人群又沸腾起来。
说明“沸腾”在句中用来形容人群情绪高涨的。
15.逐渐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6. 犹如 如同 山崩地裂 由远及近 再近些 越来越近 17. A C
【解析】15.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根据课文原文,填空如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6.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题干要求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语,好像:(副)有些像;似乎:他老发愣,~有什么心事。[近]仿佛|似乎。
犹如:(动)如同;好像:灯火辉煌,~白昼。[近]仿佛。
如同:(动)好像:灯火通明,~白昼|城市绿化得~花园一般美丽。
(2)原文: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成语是山崩地裂。
(3)原文:“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可以知道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的。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
(1)这段文字描写了大潮从近到远,奔腾西去的过程。错误
本段描写了大潮从远到近,奔腾西去的过程。
(2)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意思:这句话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到时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声响。
18. 照亮了方方的池塘,照亮了飘香的果园 山 树 小路
点苍山 大青树 大道和小路 排比 19.B
【解析】18.(1)本题考查想象写话。
要求想象画面,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合理的想象,想象“月光”还照亮了什么,语言要生动、具体。
(2)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先写“月盘”“月光”,再写“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所以是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顺序;月亮依次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具有次序性和连续性,排比句的运用使画面具有持续性,连续性。让人感受到月光的明亮与柔和,结尾的省略号引人遐想,省略的内容更加丰富月光图。
(3)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月亮依次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具有次序性和连续性,排比句的运用使画面具有持续性,连续性。让人感受到月光的明亮与柔和,结尾的省略号引人遐想,省略的内容更加丰富月光图。
19.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作用。
作者多写一个“也照亮了”,不是多余的,“也照亮了”前面的描写是远处的、高处的,后面的描写是近处的、低处的,从观察者的角度看,“也照亮了”体现了孩子观察视角的转换。B选项正确。
20. 作者的惊讶 小水塘的可爱 21. 抱 拟人 愉悦 22. 月光下夜鸟被惊醒、鱼儿跃出水面 秋虫鸣叫、鸟拍翅膀 花草、瓜果的香味 23. 秋虫唱歌 夜鸟拍翅 鱼儿跳跃 沟水汨汨 果子的香味 稻谷 稻田 24. 听觉 嗅觉
【解析】20.本题考查体会字词的作用。
根据字词的意思,再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呦:叹词。表示惊异。在本句表示作者惊讶卵石间有很多可爱的小水塘;“抱”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写水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塘中月影的和谐美。
21.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抱”字用得好,“抱”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写水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塘中月影的和谐美,表现了“我”愉悦的心情。
22.本题考查根据句子想象画面。
仔细阅读“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这句话,“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是作者听到的,“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是看到的,结合全文,想象作者闻到了什么。
示例:仿佛看到了鱼儿竞相跃出水面,激起一阵涟漪;仿佛听到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闻到了熟透了的水果香气,让人垂涎三尺。
23.很痛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阅读选文内容可知,作者的观察方式是通过对听到的、闻到的、看到的景物描写,由此产生联想,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景物的观察中,作者先写听到的,主要有秋虫唱歌、鸟儿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很满意地响着;其次是对闻到的味道的描写,主要写了甜香的果子挂满枝头;再次是对看到的景物的描写,主要写了稻田里的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描写出一副丰收的景象;最后写作者想到的,作者由眼前的稻田想到春天油菜开花了,自己在田地里找兔草,吹蒲公英,栽水稻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4.本题考查描写角度。
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描写角度。
嗅觉:用鼻子辨别气味时所产生的感觉。
听觉:听觉器官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感觉。
选文第二段中第一句“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主要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第二句“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主要从嗅觉的角度来写的。
25.仰望 飞舞 26. C B A 27.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8.C 29. 仰望 沉睡
【解析】25.考查选词填空。
遥望,向远处看;看远方。
仰望,抬头向上看。根据语境,可知是仰望天空。
飞翔,盘旋地飞。
飞舞,意思是飞翔飘舞;飞翔盘旋。根据语境,可知是萤火虫飞舞。
26.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1)联系上下文,可知采用了比喻,将“星星”比作了“萤火虫”。
(2)“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可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海上夜的特点。
(3)“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可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星星拟人化。
27.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系后文“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可知,是因为“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抱中,故微笑着,沉睡着。
28.考查句子理解。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意思是,在海上观星,星星给我带来了慰藉,感觉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故选C。
29.考查段落层意。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遥望 仰望)天空。”可知写的是在海上仰望星空。重点在“仰望”。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翔 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写的是“我”的幻想。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星天给了“我”慰藉,故填“沉睡”。
30.空山不见人 复照青苔上 31. √ √ × × 32.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33.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解析】30.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鹿柴》是唐代王维的作品,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1.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1)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用树木围成的栅栏。“鹿柴”中“柴”的读音是“zhài”。题目说法正确。
(2)诗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题目说法正确。
(3)“但闻人语响”的意思是: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但:只。题目说法错误。
(4)《鹿柴》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其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两句诗,描写夕阳返照的画面。题目说法错误。
32.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诗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诗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因此,诗中以有声反衬山中寂静的诗句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从“余晖映入深林”“又照”“青苔”这几个关键词可以确定这个句子与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对应。
【点睛】参考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34.掉 妆 35. 夸张 拟人 人 情趣与生气 36.天色已晚,倦游的鸟儿想飞回巢去,斜阳的余晖照在鸟儿的脊背和双翼上,就像是鸟儿驮着斜阳回巢。 37.跳,小草陪她跳起了舞。花牛在草地里跑,小鸟愉快地向她问好
【解析】34.考查选字填空。
联系原文“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应是把斜阳掉在了江上。
装,修饰;打扮;化装。
妆,对容貌进行修饰;打扮。
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使用“妆”。
35.考查修辞辨析。
“把斜阳掉在江上”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通过“妆”和“红颜”二字,使用拟人的修辞,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6.考查诗句理解。
天色渐晚,倦鸟归巢,余晖洒在鸟的背上,像是驮着斜阳。
37.考查语言表达。
花牛在草地里玩,,笑声传遍了整座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