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习题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习题课件(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6 11: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令令令令令令
知识框架
核心要点,各个击破
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春秋时期的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
经济发展
有所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
地使用
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分封制逐步瓦解
王室衰微
动荡的
概况: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春秋时期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
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原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
的争斗
名义和目的: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诸侯争霸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争霸。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
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
展。与此同时,中原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
民族交融
名师讲坛
从整体上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
(1)历史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
时期。
(2)主要形式:政治斗争;“尊王攘夷”,兼并战争。
(3)争霸结果:先后出现了多个春秋霸主和战国七雄。
(4)历史趋势: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国家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
(5)影响:
①从积极方面看,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为后来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
了基础。
②从消极方面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6)相关成语典故:管仲相齐、尊王攘夷、葵丘会盟、退避三舍、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远交近攻、合纵
连横、朝秦暮楚等。
突破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分享
唯物史观】
雅进思開阡陌安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2废井田开阡陌
问题探究: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
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图1:铁农具的使用。图2:井田制废除,授田于
百姓。
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解题思路:根据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可
知,铁农具的使用:根据图2“废井田开阡陌”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