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6 16:0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分别列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掌握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的大致过程及其标志性意义。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百家争鸣”是大变革的思想反映。
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对列国争霸的实质及华夏民族的融合进行历史解释,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大发展。
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革时期,充分体现了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
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动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课前预习
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①遗址: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____。
②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____。
(2)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①早期
时间 距今约1万年前
生产生活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____,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遗存 分布广泛,奠定了____的发展基础
②中期
时间 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
代表 黄河中游地区的____、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的____
生产生活 仰韶文化 典型器物是____,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河姆渡文化 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____
③晚期
时间 距今约5 000年
代表 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辽河上游的____、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生产生活 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____,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3)原始社会的阶段及特征
阶段 特征
原始人群 群居生活
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 ①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②____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____社会的门槛
2.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
(1)春秋:孔子和老子(礼崩乐坏,社会动荡)
派别 代表 主张
儒家 孔子 政治: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秩序:__________;教育:创办_____,有教无类;文化:整理五经;言论:《论语》
道家 老子 唯物论:道为本原,天人合一;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政治主张:__________,小国寡民
(2)战国:百家争鸣(诸侯争霸,社会变革)
派别 代表 主张 性质 影响
儒家 孟子 人性本善,提倡“_____” 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荀子 人性本恶,隆_____重_____
道家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 邹衍 五行之间相生相胜,是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墨家 墨子 代表平民,提倡_____,_____、非攻,用人尚贤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法治,控制臣民,中央集权
3.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农业 耕作技术 ____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水利 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
手工业 分工更加细密
商业 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了一批中心城市,大商人出现
(2)变法运动
①背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掌握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种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
思考: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的原因。
a.政治:____。
b.经济: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②目的:富国强兵。
③成效: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____的政治制度。
④代表:秦国商鞅变法
内容 经济 ____,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军事 奖励____,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行政管理 推行____,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基层治理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
评价 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____奠定了基础
4.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时代
①三皇五帝: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
②炎黄联盟:____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____。
③禅让制: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对舜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____”。
④“万邦”时代: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____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这一时期,____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夏朝
①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____。禹死后,其子启继位,____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朝的统治
中央 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 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____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5.列国纷争
(1)背景: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____两个阶段。
①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②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表现
①“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____与____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称“春秋五霸”。
②“战国七雄”
A.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____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B.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____”。
(3)结果: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
6.德治与法治之争:过程
(1)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春秋时期。郑国的____“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并引发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2)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徳治,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法家认为人性____,主张法治,代表人物是商鞅与韩非。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相反,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____的愿望。
四自我检测
1.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以温地置县后,先是任命狐溱为县大夫,继之者为阳处父,再后为郤至,接下来则是赵氏,四者并非亲属关系。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的萌生 B.王室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C.宗法关系的瓦解 D.晋国已经取消了世官制度
2.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主张。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反映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B.传统华夷观念已被突破
C.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渐强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的思想成为诸子的共鸣。在“一”的思潮下,诸子以自家学术为体,兼采他家,从而走上了学术综合的路途。在中国思想史上,最早体现出儒法结合的理论是( )
A.礼法并用 B.天人感应 C.制天命而用之 D.大一统
4.孔子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他指的是诸侯与士大夫的僭越,即“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等。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上述现象反映了( )
A.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护等级观念 B.礼乐制度已变质并完全失去作用
C.礼乐制度是当时治理国家的主要工具 D.礼乐文化的表现形式由宫廷走向世俗
5.据《荀子·王制篇》记载,住在中原地区的人可以享用到东、南、西、北四边的特产;临近水泽的居民有足够的木材用,而山区的居民有足够的鱼吃。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战争对边疆经济影响较小 B.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C.地区间产品贩运流转活跃 D.经商谋利成为主流思想
6.2003年,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的青铜器窖藏中出土了一个逨盘,据逨盘铭文显示,此青铜器属于西周晚期的单氏贵族。以前的铭文先突出文王至恭王等历代周王的成绩,尔后才讲到自己的家族。而该逨盘铭文则历叙高祖单公至逨盘世代的政绩。这说明西周晚期( )
A.分封宗法体制瓦解 B.铭文内容更趋丰富
C.家国观念受到推崇 D.王室权威遭到挑战
7.春秋战国时期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西汉时贾谊也描述说:“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上述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宗法和血缘观念的淡化 B.政府增加了赋税和兵源
C.井田制瓦解,私田确立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8.梁启超指出:“周既不纲,权利四散,游士学者,各称道其所自得以横行于天下,不容于一国,则去而之他而已。故仲尼见七十二君,墨翟来往大江南北,荀卿所谓‘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这揭示出春秋战国时期( )
A.社会环境宽松 B.士人崇尚游学 C.人才争夺激烈 D.社会秩序混乱
9.习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典型代表。据二十四节气推算,距今天最近的节气是
A.立春 B.立夏 C.立秋 D.立冬
10.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谴责“以百姓为刍狗”为“不仁”,警告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一思想主张可以说明老子
A.希望统治者要顾及民众的力量
B.主张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C.努力追求君民平等的理想社会
D.是最早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家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 北京人 火 原始农业 多元一体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彩绘陶器 养蚕缫丝技术 红山文化 玉器 私有制 阶级
2. 克已复礼 私学 无为而治 仁政 礼 法 兼爱 非攻
3. 铁制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 君主专制 重农抑商 军功 县制 秦统一中国
4. 黄帝 华夏始祖 禅让 龙山文化 阶级阶层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世袭制 直接
5. 春秋、战国 吴国 越国 田氏 战国七雄
6. 子产 恶 君主专制
四自我检测
1.A
2.C
3.A
4.D
5.C
6.D
7.D
8.A
9.A
10.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