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复习
思维导图
一、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 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
2.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还有其他的单位: 、
、 .
它们的换算关系:1 t= kg;1 kg= g;
1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
一个苹果约 150 ;一只鸡约 kg.
2
g
mg
1×103
1×103
1×103
mg
g
t
kg
m
物质
知识梳理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 、
、 和 而改变.
温度
状态
位置
形状
二、质量的测量——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1.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放”: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 .
②“调”: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 ,使横梁平衡;如果指针向左偏转,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右
平衡螺母
零刻度线处
水平台
天平
③“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镊子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④“记”: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⑤注意事项:A.物重不能超出天平的称量;
B.砝码要用 夹取,并轻拿轻放;
C.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
D.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
E.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锈蚀.
镊子
右
左
三、密度(ρ)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 与它的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式:(1)求密度:ρ= ;
(2)求质量:m= ;(3)求体积:V= .
ρV
体积
质量
3.国际单位制单位: ,常用单位: ,
换算关系:1 g/cm3= kg/m3.
纯水的密度为ρ= kg/m3,
表示 .
1 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
1.0×103
1.0×103
g/cm3
kg/m3
四、测量密度
1.测量原理: .
2.测量工具:天平、量筒.
3.量筒
(1)用途:用量筒测 .
(2)使用方法:首先要观察量筒的 和 ,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
液体凹液面底部
分度值
量程
液体体积
ρ=
(3)体积的单位换算关系:
1 m3= dm3;1 dm3= cm3 ;
1 dm3= L;1 L= mL.
1×103
1
1×103
1×103
五、密度和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1)温度能改变物质的 .在我们常见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 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_ 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
(2)风的形成: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 而上升,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变小
固体
气体
密度
(3)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当水温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当水温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水在 ℃时的密度最大.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 .
小
4
低于4
高于4
2.密度与物质鉴别: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人们通过测量物质的 来初步鉴别物质.
密度
密度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解题要点:测量物体质量前天平调节平衡的方法:“一放二拨三平衡”.一放指的是将天平放水平;二拨指的是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三平衡指的是调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考点集训
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右端,横梁左端高,平衡螺母向左调,指针偏向分度盘左端,横梁右端高,平衡螺母向右调(即左高左调,右高右调);注意称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在读数时,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以游码左边沿为准.
【针对训练1】
1.已经调好的天平,需要移到另一张桌子上,则( )
A.不必调整就可称量
B.只需调整桌面水平就可称量
C.只需调整横梁平衡就可称量
D.桌面水平和横梁平衡都要调整才能称量
D
2.一架托盘天平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 g,标尺上的最大示数是5 g.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好后,在天平的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入一个5 g的砝码,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从右盘取出5 g砝码后,放入两个2 g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要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
A.将平衡螺母旋出
B.以5 g和4 g的平均值4.5 g作为被测物体质量
C.将平衡螺母旋进
D.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
D
3.商店常用案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称量时,若在秤盘下粘了一块泥,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 ;若槽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 ;若调零螺丝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 .(均选填“大”或“小”)
小
大
大
二、对密度概念的正确理解
解题要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仅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同种物质的密度会在外界因素(如温度、状态、压强等)变化时发生改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气体容易被压缩,气体的密度受压强的影响较大.气体的密度具有可变性,如焊接时用的装氧气的钢瓶体积不变,但瓶内氧气的质量减少,由ρ=可知,钢瓶内气体的密度不断减小.此类问题还有轮胎充气等.
【针对训练2】
4.下面是小翔在学习密度知识时写的一些交流材料,其中正确的是( )
A.由ρ=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一支粉笔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减小,密度也减小
C.把某钢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后,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减小
D.“铁杵磨成针”时铁的密度发生了变化
C
5.一瓶食用油密度为0.9×103 kg/m3,用掉了质量的,剩余食用油的密度为 kg/m3;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 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kg/m3.
4
0.9×103
三、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解题要点:(1)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时,除以进率;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时,乘以进率.
(2)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 m3=1×103 dm3=1×106 cm3=1×109 mm3;而体积还有常用单位L和mL,存在以下关系:1 L=1×103 mL;1 L=1×10-3m3;1 L=1 dm3;1 mL=1 cm3.(3)密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 kg/m3=1×10-3 g/cm3;1 g/cm3=1×103 kg/m3.
【针对训练3】
6.如图所示,量筒的量程是 mL,分度值是 mL,物体的体积为 cm3= m3.
10-5
10
1
0~100
7.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为173 kg=
g= t.
8.某金属块的质量为17.8 kg,体积为2 dm3,该金属的密度为 kg/m3,若将它切去二分之一,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为 g/cm3.
8.9
8.9×103
0.173
1.73×105
四、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解题要点:在密度的计算中,有公式ρ=、m=ρV、V=,运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一性,质量、体积必须是指同一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密度常用的单位有:g/cm3、kg/m3;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例】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质量相同时,甲物质的体积较大
C.当甲和乙体积相同时,甲物质的质量较大
D.体积为10 cm3的乙物质,质量为40 g
B
【针对训练4】
9.小强用天平等仪器做实验,如图是他在实验中测量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
B.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
C.乙物质的密度为0.5 kg/m3
D.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D
10.三个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球,分别用铜、铁、铝制成,则三个球的空心部分体积(ρ铜>ρ铁>ρ铝)( )
A.铝球最小
B.铁球最小
C.铜球最小
D.无法判断
A
11.小明在参观一个容积为5×103 m3的粮仓时,想知道这个粮仓能装多少稻谷,于是他取一小包稻谷作样品,称得稻谷质量为54 g,将这些稻谷倒入量筒中压实,测出它的体积为45 cm3.求:
(1)稻谷的密度;
(2)这个粮仓装满时大约能装的稻谷的质量.
解:(1)稻谷的密度:
ρ==1.2 g/cm3=1.2×103 kg/m3
(2)粮仓能装稻谷的质量:
m'=ρV容=1.2×103 kg/m3×5×103 m3=6×106 kg
答:(1)稻谷的密度为1.2×103 kg/m3;
(2)这个粮仓大约能装6×106 kg的稻谷.
五、测量固体的密度
解题要点: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时,应该先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再用排液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针对训练5】
12.为了测蜡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为45 g,又将一个体积为10 cm3的铁块挂在蜡块的下端,使蜡块全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变化如图所示,则蜡块的体积是
cm3, 蜡块的密度为 kg/m3,实验中
(选填序号)步骤是多余的.
甲
0.9×103
50
13.小明同学在登山时拾到一块漂亮的石块,为了知道石块的密度,他利用电子秤、水杯、记号笔等工具进行了如下测量.
A.用电子秤测出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B.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测得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然后取出石块.
C.向杯中缓慢加水,让水面上升至标记处,测得杯和水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1)根据以上测量,可得石块的体积为V石= cm3,石块的密度是 kg/m3.
(2)在测量完成后,小明发现石块吸水,则以上步骤所测得的石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偏大
2.5×103
38
六、测液体的密度
解题要点:测量液体密度时,先用天平测出液体与容器(如烧杯)的总质量m1;接着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再测量出剩余液体与容器的质量m2,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1-m2.
【针对训练6】
14.下列是“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
(1)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A.计算橙汁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D.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后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
(2)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 g.
61.8
DCEBA
ρ水
(3)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 m0;
②向一个烧杯中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③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 m2;
④橙汁的密度ρ橙汁=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