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 内能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光年:
银河系的直径约有100 000光年。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约5 200 km,南北约5 500 km。
姚明的身高是2.26 m。
学生刻度尺的最小一格是1 mm。
毫米:
米:
千米: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60~80 μm;
比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高1 000 倍的电子显微镜下的发丝
微米:
纳米:
在这个尺度下,我们可以数清楚分子或原子的个数。
水分子的直径是0.4 nm。
一个细胞的长度大约在10 μm;
光学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 μm。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学习目标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重点)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重难点)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课本P2~P5,完成以下问题】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的 和 组成的.
(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和 力.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彼此进入对方
斥
引
无规则
原子
分子
课前预习
3.分子的运动跟 有关,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物体温度越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阅读课本P5的内容,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存在形式.
归纳:(1)分子之间的 和 是同时存在的.只是有时引力起主要作用,有时斥力起主要作用.这与分子间的
有关.
(2)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力.
(3)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力.
(4)若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
几乎为零
引
斥
距离
斥力
引力
高
温度
(5)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一定形状 有无一定体积
固态 ① _ 很大 ② _ ③ _
液态 较大 较大 ④ _ ⑤ _
气态 很大 ⑥ _ ⑦ _ ⑧ _
无
有
有
无
无
有
很小
很小
知识点一 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大量的 、 组成的;人们通常以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nm
原子
分子
课堂导学
【例1】把分子看成球体(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该正方形中所含的分子个数为( )
A.1020 B.10-20 C.1016 D.10-16
C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B.将一铜块锉成极细的铜粉,就是铜分子
C.分子非常小,分子直径以1010 m来量度
D.扫地时扬起的灰尘就是一个个分子
A
物质的构成
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鹅,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
很久以前就有人猜想:我们在远处就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有花的“原子”飘到我们鼻子里。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
其微小的粒子—— 分子、 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大小
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易拉罐表面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
分子的体积非常小,一定质量的物体中包含分子的个数非常多,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直径。
分子的大小
1021水分子
地球上每人每秒喝掉1万个水分子
不停歇
大约用32亿年
分子的体积非常小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例2】(1)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空气 )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
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原因是 _
_
.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合理
验证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应排除重力的干扰
氮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氮受重力作用会向下运动,而
二氧化
B
(2)实验中采取正确的做法,将玻璃板抽去后 (选填字母).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C
【归纳总结】
(1)扩散现象表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 .
(2)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 体、 体和 体之间,但只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
(3)分子运动是自发的,不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
气
液
固
间隙
无规则
【变式训练2】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10天后,界面变得模糊不清.这种现象叫做 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成因:一是分子之间有 ,二是分子在 .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扩散
【变式训练3】探究: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
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注入一滴红墨水,不要搅动杯子中的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
现象表明: .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热水杯中先整杯水变成红色
扩散
德谟克利特
春暖花开,花香扑鼻
花的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
扩散: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扩散现象
分子运动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例3】(教材演示实验)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分子间有引力
【变式训练4】如图,铅块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但铅块却没有分开,原因是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但压缩固体和液体却很困难,原因是 .
分子之间有斥力
分子之间有引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
由上面的探究我们知道,分子间是有间隙的,而且物质的分子还在不断地运动, 那么通常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呢?
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炒菜,香味四溢 B.风起,灰尘飞扬
C.冬天,雪花纷飞 D.早晨,雾气弥漫
A
随堂检测
2.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了,这一现象中(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有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C
3.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有时又对人们有害.下列例子中既属于扩散现象又对人们有用的是( )
A.人造木板黏合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B.室内点一支蚊香,满屋都能充满蚊香,这样能杀死蚊子
C.各种作坊产生的污水通过下水道排进河中或者江中,污染环境
D.煤气泄漏:煤气通过空气的扩散使人中毒
B
4.在2021年12月9日的航天员太空授课中,“感觉良好乘组”成员之一的王亚平把一滴蓝色颜料滴入水球中,水球很快就变成一个大的蓝水球,如图1所示;当她把一朵折纸花放入水膜中时,花朵竟然神奇地绽放了,如图2所示.
图1呈现的现象和图2现象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间的引力作用
B.扩散现象 分子间的引力作用
C.扩散现象 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间的引力作用 分子间的斥力作用
B
5.如图所示,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
,被压缩时都会产生“抵抗”,这是因为分
子间存在 .
斥力
间隙
分子热运动
物质的构成
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分子的直径非常小
扩散
现象
定义:
分子间的作用力
物质的三态特点
分子热运动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引力
斥力
【基础概念易错辨析】
1.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这就是分子运动.( )
2.物体遇冷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小了.( )
3.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
×
×
×
易错辨析
【重难易错】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飞扬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人们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
C.液体的分子结构使得液体容易被压缩,从而没有确定的形状
D.为证明液体之间发生了扩散,可以将半杯清水和半杯硫酸铜溶液倒在一起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分子热运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