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6 16:5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科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辩证认识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对文化教育水平及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2.时空观念:从宋朝的历史地位理解宋朝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3.历史解释: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图片反映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和社会的变化。
5.家国情怀: 通过辽宋夏金元的发展肇兴和交融,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信。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商业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社会的变化
三、考情分析
宋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宋朝经济发展与社会考查较多,考查方向主要侧重于商品经济发展、农业土地政策、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以及重文轻武、门第观念淡化等角度。
四、时空框架
【时代特征】
1、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元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省制的开端。战争一度频繁,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
2、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商税收入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3、文化上: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确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
4、民族关系方面: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民族矛盾尖锐,但“和”是主流。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
5.对外关系方面: 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大发明也使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课前预习
1.手工业
①宋朝________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_______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________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________象征
②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________的开采量很大。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产量和质量
③________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
2.农业
(1)耕种制度:宋朝时________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________。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________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棉花的种植始于________,在________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4)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________、西北、_______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3.城市兴盛
(1)北宋____和南宋____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____活跃,____频繁,娱乐活动________。
(2)_______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__________和商品集散地。
4.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1)原因: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____,带去了先进的____。
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____比较安定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2)影响:①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江南的开发____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步交融
5.国家控制逐渐松弛
(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_____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__________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_____、更换______,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______更为松弛。
六、重难点突破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②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牛耕在南方地区得到推广。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④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过程
魏晋南北朝 永嘉之乱 江南初步开发
中唐 安史之乱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 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两宋之际 靖康之变 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元朝 南方反超北方,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3、表现:
①南方农业发展: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区域扩大。
②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江浙丝绸的产量高。
4、影响:
①对城市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②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变化
③对人才教育的影响:推动了教育及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④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宋代经济的新现象
(1)农业:农业发达;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出现纸币;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界限;城市繁荣;商人地位提高。
(4)贸易:民族之间贸易加强;对外贸易交流频繁,海上丝绸之路范围更广,外贸税收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5)边疆: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三)社会的变化
★学习聚焦: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
1.门第观念淡化:
(1)取士: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取士不问家世”)
(2)婚姻: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婚姻不问阀阅”)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
(2)家內服役:更多来自雇佣,而不是世袭奴婢。
(3)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1.官府基本不干预土地买卖、典当,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2.官府对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比前代更为松弛。
七、自我检测
1.(2020·山东淄博二模·4)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这说明宋代(  )
A.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 B.世俗化的倾向加强
C.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 D.民间行为影响皇权
2.(2020·山东高三第一次仿真联考·4)北宋时期,附城草市发展迅速。如宋真宗时,东京郊区出现了“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的盛况。由此可知,北宋时(  )
A.草市发展侵占了城市空间 B.农业生产开始服务于城市
C.城乡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D.草市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3.(2020·山东淄博一模·4)图1、图2、图3分别为中国古代汉、唐、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分布图。图中商业中心分布的变化体现了(  )
A.商业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变化同步 B.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
C.黄河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发达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4.(2020·河北石家庄高三年级阶段性训练·26)唐代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福建,主要是茶民评比茶叶质量的高低。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从此可见,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
C.小农经济趋向解体 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
5.(2020·山东枣庄一模·3)宋真宗咸平五年,政府以汴京城“衢巷狭隘”为由对坊墙整修,并设置了咚咚鼓以警昏晓。到仁宗景佑年间,开始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到宋神宗年间,汴京城已是“不闻金鼓之声了”。这说明了在宋代(  )
A.政府态度决定 “市 ”能否突破时空限制B.商业活动已经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监管
C.政府调整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D.汴京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
6.(2021·山东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3)宋代广泛流行买扑制,由私人通过类似现代流行的招标竞标方式,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额的钱物后,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矿山、田地、商税场、盐井、河渡等在特定时空内的经营权。由此可推断,当时(  )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趋向瓦解
C.官民共利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
7.(2021·山东临沂学业水平等级模拟考试·4)表1是由宋人文集中抽样出的206例士人阶层女性阅读者的墓志资料统计而成的。这反映出宋代士人阶层女性(  )
表1
阅读内容 阅读人数 百分比 排序
佛道经典 105 51% 1
儒家经典 69 33% 2
史书 33 16.1% 3
诗词文 30 14.6% 4
女教典籍 21 9.2% 5
音乐 19 3.2% 6
家训 8 3.9% 7
天文医药等 8 3.9% 7
诸子百家等 5 2.4% 9
A.阅读目的具有较强功利性 B.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C.蔑视传统的纲常礼教观念 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
8.(2021·山东济南高三十一校开学联考·5)定额租始于唐宋时期,清代时在江南地区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租佃形式。在定额租下,地主阶级的经营权甚至部分所有权向佃农转移,这成为宋以后封建租佃制最重要和最本质的进步。宋以后定额租的发展(  )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抑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导致土地兼并不断加剧 D.促使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9.(2021·山东济南高三十一校开学联考·4)图2为古代某时期南北方人口统计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图2 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单位:万人)
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国家政治中心逐渐北移
C.南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D.北方战乱经济发展迟滞
10.(2021·山东济南高三学情诊断考试·4)图1为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当时大量财赋和
粮食经此北运。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长途贩运蔚然成风
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北方社会动荡
D.区域物资交流频繁
课前预习
1. 制瓷 五大名窑 青花瓷 釉里红 宋元 丝绸 物质 煤 金属冶炼 印刷业 文化 造纸业
2.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经济 宋朝 元朝 棉纺织业 东北 云南
3. 东京 临安 市场 交易频 丰富多彩 杭州 经济中心
4. 劳动力 生产工具和技术 社会秩序 促进了
5. 官府 交易税 住所 职业 限制
自我检测
1.B【解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平民社会发展,世俗化称谓普遍出现,宋代帝王喜闻乐见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体现了皇权观念的世俗化,故选B项;五代乱局以后,皇权观念下降,注重功业的皇帝观不流行,排除A项;“官家”称谓体现世俗化的倾向加强,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酒家”“农家”“医家”与“官家”体现世俗化称谓普遍出现,不能说民间行为影响皇权,排除D项。
2.C【解析】根据材料“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可知此时东京郊区围绕城市周边分布着12个集市,一天到晚嘈杂忙乱,和远郊大不一样,城乡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故选C项;根据材料“十二市之环城”可知此时东京郊区围绕城市周边分布着12个集市,并未“侵占城市空间”,排除A项;材料涉及此时草市的发展概况,未涉及农业生产与城市的关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小农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并非“草市”,排除D项。
3.D【解析】汉代商业中心在黄河流域,唐代商业中心南北趋于平衡,明清长江流域商业中心较多,这说明商业中心的转移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上是同步同向的,故选D项;明清时期商业中心在长江流域,政治中心在北方,排除A项;商业中心的转移与跨区域长途贩运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商业较黄河流域发达,排除C项。
4.B【解析】根据材料“唐代斗茶之风……主要是茶民评比”“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可知宋代从皇宫到文人雅士都盛行民间的斗茶,表明宋代的社会生活普通化、大众化也就是平民化的趋势加强,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才开始解体,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小农经济趋向解体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斗茶之风是从民间兴起后文人雅士参与其中,不能反映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排除D项。
5.C【解析】依据材料从“设置了咚咚鼓以警昏晓”到“开始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再到“不闻金鼓之声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对商业的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突破时空限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由政府态度决定的,排除A项;宋代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相对放松而不是放弃监管,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汴京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排除D项。
6.D【解析】材料中“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等在特定时空内的经营权”表明官营经济有所放松,故选D项;“田地、商税场”不是手工业,材料中也未涉及哪种手工业占主导,排除A项;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但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广泛流行买扑制”,买扑者从官府手中买断某个经营权,把原先官府的垄断经营变成私人的垄断经营,政府利用买扑者之间的竞争加价而获取最大的承包收益,是商品经济下的经营管理的具体应用,但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明显夸大,排除C项。
7.D【解析】儒佛道书目占到80%以上,没有兵书,说明宋代崇文抑武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到士人阶层阅读书目的类别,故选D项;宋代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其读书的目的并非为了求取功名,故不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排除A项;仅据女性读书的类别无法推知其社会地位如何,排除B项;阅读儒家经典明显是受纲常伦教观念的影响,而非对传统纲常伦教的蔑视,排除C项。
8.A【解析】定额租的发展,放松了封建土地对农民的束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定额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导致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与定额租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定额租的发展与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出现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排除D项。
9.C【解析】材料反映了742年—1080年,北方人口锐减,南方人口增多,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唐末至北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吸引了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说明了南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故选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排除A项;此时期国家政治重心逐渐南移,排除B项;北方战乱较多,经济遭到一定破坏,但并非迟滞,排除D项。
10.B【解析】根据材料“大量财赋和粮食经此北运”可知,当时大量财赋和粮食由南方运往北方,结合所学,宋朝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而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海运主要任务就是运输南方的财赋和粮食,表明当时南北经济差距扩大,故选B项;长途贩运指的是商贩将商品运到较远距离的地区出售的活动,而材料中运河和海运运输的主要是财赋和粮食,不属于长途贩运,且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是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元朝运河和海运将南方大量财赋和粮食运往南方可推知南方经济发达,但不能推知北方社会动荡,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北方物资运往南方的信息,因此并不能推知区域物资交流频繁,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