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雪地里的小画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会写“竹、牙”等5 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课件出示: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好一幅雪景!1.师导入:下雪啦!下雪啦!大树盖着雪,房顶盖着雪。雪天、雪地,好一个白雪世界!同学们,在这美丽的雪景中,你最想做什么呢?2.揭示课题,读好课题中的轻声。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清字音,在老师强调的重点字词下做标记。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把你认识的字和同桌说一说)会认字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1.指名说说识字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2.教师指名读字卡。3.“开火车”读字卡。4.男女生比赛读字卡。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会写字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1.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画“横折弯钩”。3.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6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 小结: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作业:抄写5个会写字。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始,我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读课文,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其次,利用多种形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能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心情。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重点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 1.复习生字,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2.组织学生齐读课文。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学习第1、2句。(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读第1句,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2.学习第3句。(1)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让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上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3)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4)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吗?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3.学习第4句。(1)全班同学齐读第4句。(2)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3)指导朗读: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成一幅画的自豪感。(指名读、齐读、比赛读、表演读)4.学习第5句。(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2)学生齐读第5句,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5.学习第6句。(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在洞里睡着啦。)(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在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3)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6.回顾全文,熟读背诵。(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叙述故事总结全文(6分钟) 本文写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里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以及青蛙没参加的原因,告诉我们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生活习性。
拓展延伸(4分钟) 1.背诵课文。2.想一想: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又会画出怎样的作品呢?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依次出现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十分逼真生动,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马的脚印像月牙,学生一下就全能领会了,而且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