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22·天津红桥·七年级期末)向阳中学某历史研学小组计划暑假实地考察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的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A.周口店遗址 B.良渚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元谋遗址
2.(2022·天津南开·七年级期末)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3.(2022·天津·七年级期末)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想要获得关于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A.文献资料 B.图片展示 C.影像记录 D.考古发掘
4.(2022·天津西青·七年级期末)“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5.(2022·天津红桥·七年级期末)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骨针
B.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C.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有《史记》一书
6.(2022·天津西青·七年级期末)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最为可靠的史料是( )
A.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等材料
B.司马迁《史记》中有关黄帝的记载
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的神话传说
D.北京人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
7.(2022·天津红桥·七年级期末)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8.(2022·天津南开·七年级期末)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2022·天津河东·七年级期末)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上述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被誉为是( )
A.炎黄子孙 B.人文初祖 C.华夏始祖 D.中原初祖
10.(2022·天津西青·七年级期末)清明节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每年清明节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成为广大华人集体寻根的盛会,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A.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他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1.(2022·天津红桥·七年级期末)对远古传说时代文明作出杰出贡献,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和舜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尧
12.(2022·天津南开·七年级期末)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形成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部落
13.(2022·天津河东·七年级期末)传说中炎帝教民垦种、制陶、纺织、煮盐,黄帝建造宫室、挖担水井、制作衣裳,尧鼓励垦种,禹治水除患。这些远古传说( )
A.有一定依据,有待进一步证实 B.有史料依据,不容辩驳的事实
C.无科学依据,后人的任意想象 D.无任何证据,纯属美好的传说
参考答案:
1.A
【解析】据所学可知,北京人遗址在北京周口店附近,故A项正确;良渚遗址位于杭州附近,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在长江流域,排除C项;元谋人遗址在今天的云南,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最能支持这一结论,故A符合题意;BCD均是第二手资料,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掘的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遗迹等,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通过考古发掘,人们获得了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D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还没有文字记载,关于他们的文献资料、图片展示、影像记录都是后人整理的,不是第一手资料,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B
【解析】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5.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指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做出的一种主观总结性的认识,历史史实是指无争议性的历史事实。因此选项中“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的表述是对原始农业对古代文明社会形成产生的影响,属于对历史现象的评价性认识,属于历史结论,B项正确;“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骨针”是对山顶洞人相关史实的阐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表述是对我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发展成就史实的阐述,属于历史史实,而不是历史结论,排除C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有《史记》一书”的表述是对西汉司马迁著作的阐述,也属于历史史实,而不是历史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A正确;黄帝、炎帝是传说中的人物,不能作为可靠的史料,BC排除;北京人时期还没有出现农耕生活,D排除;故选A。
7.C
【解析】考查点:半坡居民。解题思路:依据题干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会烧制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故C符合题意;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排除B;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铜器,排除D。故选C。
8.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会制作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的房子,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B
【解析】根据材料“……神州轩辕自古传……雄立东方”及所学可知,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黄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他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B项正确;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排除A项;华夏始祖是指开拓华夏文化、对华夏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比较著名的华夏始祖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轩辕氏(黄帝)等,排除C项;中原初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解析】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B符合题意;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的是大禹,A排除;炎帝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C排除;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D排除。故选择B。
11.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对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炎帝教人民种植农作物,后人尊称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A符合题意;尧以禅让制的形式传位给舜,故BD均不符合题意;蚩尤被黄帝打败,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3.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因此炎帝教民垦种、制陶、纺织、煮盐,黄帝建造宫室、挖担水井、制作衣裳,尧鼓励垦种,禹治水除患,这些远古传说有一定依据,有待进一步证实。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