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天津市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天津市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6 21: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0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2022·天津东丽·七年级期末)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2.(2022·天津南开·七年级期末)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3.(2022·天津西青·七年级期末)“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郦道元
4.(2022·天津·七年级期末)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
A.发明改进工具 B.改良作物品种 C.顺应天时地利 D.加工农副产品
5.(2022·天津红桥·七年级期末)《齐民要术》中记载r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这些谚语说明我嗣古代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①农作物种类单一 ②依据经验 ③遵循自然规律 ④讲究农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2·天津河西·七年级期末)《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  )
A.因地种植 B.适时耕作 C.注重兴修水利 D.讲究耕作方法
7.(2022·天津西青·七年级期末)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东晋
8.(2022·天津河西·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画家的作品《女史箴图》摹本,他是( )
A.顾恺之 B.钟繇 C.胡昭 D.王羲之
9.(2022·天津河西·七年级期末)德国数学家史家康托说:“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我国的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成果领先世界近
A.100年
B.700年
C.1000年
D.1700年
10.(2022·天津·七年级期末)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为“书圣”。如图其代表作达到了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该作品的字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11.(2022·天津·七年级期末)领先世界近千年,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郦道元
12.(2022·天津·七年级期末)下列人物与作品相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汉书》 B.刘徽——《缀术》
C.顾恺之——《洛神赋图》 D.郦道元——《水经注》
13.(2022·天津西青·七年级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矛盾篇】
材料一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1)依据材料一指出“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一游牧民族灭亡?
【战争篇】
材料二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战争?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融合篇】
材料三
汉化措施 规定
① 鲜卑旧俗被发左衽,妇女冠帽,着夹领小袖短袄,孝文帝下令禁止穿鲜卑服。
② 鲜卑姓氏多是二三字的复姓,孝文帝下令改鲜卑的复姓为近似的单音汉姓,共改变了118个复姓。
③ 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卢、崔、郑、王、李之女为后宫妃嫔,又下令五个皇弟分别娶李、郑、卢姓汉人之女为王妃。
④ 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仍说鲜卑语的,一律降爵黜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表格中孝文帝推行的4项汉化措施,并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材料四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体现了民族的交融。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的石窟?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东汉明帝提出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西域僧人,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由此可知,题干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故选B。
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选项A符合题意;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B排除;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C排除;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排除。故选A。
3.A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圆周小数点分明”,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故A符合题意;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顾恺之是东晋画家,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郦道元是地理学家,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C
【解析】根据“顺天时,量地利”可知材料内容中说明发展农业要顺应天时和地利,故选C;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注重顺应天时地利,没有体现发明改进工具、改良农作物品种和加工副产品,排除ABD。
5.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个季节种什么作物,“过了芒种,不可强求”,这些谚语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依据经验;讲究农时;遵循自然规律。选项②③④;谚语反映农作物种类多,而不是单一的。选项①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6.A
【解析】依据题文“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表达了潮湿的地方不宜耕种。强调耕作田地必须根据土壤的水分含量的多少来选择,A符合题意;B与材料无关,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兴修水利,C不合题意;题文只反映了选择地方耕种农作物,没有提到耕作方法,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7.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 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没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故选C;东汉时期开始,书法已经成为一门艺术,秦朝、西汉与题意不符,排除AB;东晋在东汉以后,排除D。
8.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女史箴图》是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的作品,A项正确;钟繇、胡昭、王羲之均是书法家,排除BCD项。故选A项。
9.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兰亭集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为“书圣”,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其字体是行书。D项正确;篆书是象形性较强的书体,即隶书之前的字体,分为大篆和小篆,排除A项;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排除B项;楷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解析】根据材料“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A项正确;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排除B项;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排除C项;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了《水经注》,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的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刘徽是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刘徽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B项符合题意;《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儒客大家班固编撰,排除A项;《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排除C项;《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
13.(1)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卖少数民族为奴婢 匈奴
(2)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3)①穿汉服②改汉姓③与汉人联姻④讲汉语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洛阳的龙门石窟
【解析】(1)依据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可得出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卖少数民族为奴婢 匈奴。
(2)淝水之战是383 年前秦与东晋之间进行的战争;淝水之战后,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队,可见,淝水之战最大特点是以少胜多。
(3)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特点是实行汉化政策。依据材料三“ 孝文帝下令禁止穿鲜卑服”可得出穿汉服;依据材料“共改变了118个复”可得出改汉姓;依据材料“下令五个皇弟分别娶李、郑、卢姓汉人之女为王妃”可得出与汉人联姻;依据材料“仍说鲜卑语的,一律降爵黜官。”可得出讲汉语;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北朝时期的著名雕刻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孝文帝改革的其他措施还有迁都洛阳, 依据材料四可知这里的石窟是洛阳的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