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天津市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天津市各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6 21:1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9-3.10 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
1.(2022·天津河西·七年级期末)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2.(2022·天津南开·七年级期末)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3.(2022·天津河西·七年级期末)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2022·天津南开·七年级期末)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2022·天津·七年级期末)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派蒙恬北击匈奴
B.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C.建立郡县制
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6.(2022·天津南开·七年级期末)秦实现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
A.中央集权制 B.分封制西周 C.郡县制 D.行省制
7.(2022·天津红桥·七年级期末)下列文物或遗迹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A. B.
C. D.
8.(2022·天津河西·七年级期末)秦始皇为安定北部边郡,维护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②开凿灵渠
③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 ④修筑万里长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9.(2022·天津河西·七年级期末)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
A.符合人民渴望和平的历史潮流 B.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C.秦王嬴政正确的军事谋略和充分的准备 D.秦国历任统治者励精图治,招募贤才
10.(2022·天津河西·七年级期末)下列货币中,秦始皇将哪一货币作为标准货币流通全国的?(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11.(2022·天津西青·七年级期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2.(2022·天津·七年级期末)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末、春秋末 C.战国、三国 D.秦初、汉初
13.(2022·天津红桥·七年级期末)贾谊的《过秦论》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文章之一。贾谊认为: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否则,人民必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最初是用来描述( )
A.项羽起义 B.刘邦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14.(2022·天津南开·七年级期末)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5.(2022·天津河东·七年级期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制度、思想等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什么?此文字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孔子是什么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6.(2022·天津河西·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有关秦始皇评价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代李白《古风》
(翻译:秦始皇统一天下,他的目光如虎般凶猛,形象十分雄伟。他结束了天下混乱的局面,列国诸侯都臣服于秦。)
材料二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既然有兵戍守,就得运粮饷去供给;这样,人民业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着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秦人致败之由,在严酷,尤在共淫侈。用法刻深,拓上不量民力,皆可诿为施政之误,淫侈则不可恕矣。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下列哪两项是李白对秦始皇的评价?()
A.凶残暴虐B.雄才大略C.沉迷享乐D.英明果断
(2)材料二是史学家吕思勉对秦始皇的评价,与李白有何不同之处?
(3)同学们以同李白还是史学家吕思勉对秦始皇的评价?请说说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赢政统一全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2.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制作于原始社会。秦半两出现在出秦统一六国之后;商鞅铜方量出现在战国时期,故按着时间排序是②①④③,故C符合题意;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制作于原始社会早于秦半两出现在的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秦半两出现在出秦统一六国之后;晚于商鞅铜方量出现的时间,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在年代尺中对应位置为A,A项正确;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排除B项;581年,隋朝建立,排除C项;618年,唐朝建立,排除D项。故选A。
4.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汉时期。秦的统一,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可中国历史首创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对秦汉时期解答特征归纳描述,正确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说法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是的特征,A项排除;“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魏晋时期的特征,C项排除;“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宋朝时期的特征,D项排除;故选B项。
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与军事相关;选项B、D与经济相关;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C
【解析】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C符合题意;秦朝建立后在中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A排除;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B排除;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D排除。故选择C。
7.A
【解析】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把秦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流通货币,即秦半两钱,A项正确;白马寺是汉朝时期建立,排除B项;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云冈石窟开凿始于北魏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安定北部边郡,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C项正确;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并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这都在南方地区,排除ABD选项。故选C项。
9.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革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这是最主要的原因,A项正确;BCD选项使秦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项。
10.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在全国通行,即图4中的货币,D项正确;图1图2图3中的货币均不是秦朝的标准货币,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和秦朝的刑法残酷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破釜沉舟与巨鹿之战有关,发生在秦末,卧薪尝胆与越王勾践奋发图强攻灭吴国有关,发生在春秋时期,B项正确;ACD与题干描述的时期不符,排除。故选B项。
13.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最初是用来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起义,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D
【解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5.(1)文字:甲骨文。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共2点,答出一点即可)
(2)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共4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时期:春秋时期。核心思想:仁。书名:《论语》。贡献: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
(4)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文字: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出现的意义主要在于该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根据材料二中列举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等。
(3)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主要是仁。书名:他的思想被他的弟子记录在《论语》中。贡献:根据“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可知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主要是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
(4)根据“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知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6.(1)(B D)
(2)李白主要是肯定秦始皇实现国家统一的功绩;吕思勉既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更多的是强调了始皇暴政和急于求成的弊端。
(3)两位学者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分析:秦始皇的功绩显著,他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还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是,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其暴政主要表现在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赋税沉重、法律严苛。(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分析可知,李白认为秦始皇雄才大略、英明果断,统一了六国,BD选项正确;诗句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不能体现凶残暴虐、雄才大略 ,排除AC选项。故选BD选项。
(2)
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分析可知,李白肯定秦始皇实现国家统一的功绩;根据材料“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既然有兵戍守,就得运粮饷去供给;这样,人民业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着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秦人致败之由,在严酷,尤在共淫侈。用法刻深,拓上不量民力,皆可诿为施政之误,淫侈则不可恕矣。”分析可知,吕思勉既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更多的是强调了始皇暴政和急于求成的弊端。
(3)
根据材料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位学者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分析:秦始皇的功绩显著,他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还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是,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其暴政主要表现在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赋税沉重、法律严苛。(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