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4 13:5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掌握三国末年至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时空观念:利用时空观念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读懂相关的历史地图信息。
3、史料实证:在概括南方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4、历史解释: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养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的史实,认识少数民族内迁与北民南迁对促进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开发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难点:民族交融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与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课前预习
1.北朝
(1)含义:4世纪末到7世纪初,北方先后存在的____、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5个王朝合称北朝。
(2)政权更迭:4世纪末鲜卑____建立北魏,____年统一北方;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____,完成统一。
(3)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背景:西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____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选必1)
②时间:____世纪后期。
③措施:实行俸禄制,推行____制、三长制等;迁都____;改穿汉族服饰;朝中统一说____;改姓汉姓;仿士族划分门第,鼓励一等高门的鲜卑贵族与汉族____通婚。
④意义:顺应了____民族交往____的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江南开发
(1)背景: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____,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表现
①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
3.十六国
(1)含义: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主要的____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____,合称“十六国”。
(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____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3)淝水之战
①背景:4世纪下半叶,____建立的____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
②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
2.六朝: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定都今天的____,统称为六朝。
(4)隋朝统一:北周灭掉____,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4.唐朝灭亡
(1)____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力量。
(2)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3)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4)907年,降唐的黄巢起义军将领____废唐称帝,唐朝灭亡。
5.隋朝灭亡
(1)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____。
(2)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隋朝贵族____趁机在太原起兵。
(3)618年,隋炀帝在____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安史之乱
(1)背景
①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
②开元年间在边境重地设节度使加强边防,节度使兵力扩大,国家出现____局面。
(2)经过:____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与其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史称“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
(3)影响
①使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____被削弱。
②边防空虚,____占领河西陇右地区,边境告急。
③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____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四自我检测
1.据《资治通鉴》,“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感慨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胡三省感慨的是( )
A.孝文帝的改革吸收了很多中原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汉族发展融合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 D.隋唐历史影响后世
2.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
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 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3.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北方民族内迁与中原汉族南迁”示意图。下列项中,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①内迁民族卷入对中央权力的争夺中
②南迁人民推动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自此中国进入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④南方的经济实力已渐渐超过了北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317年,毫无名望的司马睿初到江东建康(今南京),乃是“吴人不附”,一个月后,还是“士庶莫有至者”。王导建议司马睿礼遇吴郡名士顾荣和出身官宦世家的纪瞻,并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从此,“百姓归心焉……君臣之礼始定”。这可以说明当时( )
A.士族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B.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
C.江南民众纲常伦理观念淡薄 D.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衰落
5.如表为西晋时期储君在位时间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西晋( )
姓名 储君在位 时间 结果
愍怀太子通 290年8月~299年12月 9年余 被废为庶人,永康元年(167年)三月被贾后烯诏所杀
濮阳王荂 300年5月~301年正月 8个月 被害
襄阳王尚 301年5月~302年3月 10个月 被害
清河康王覃 302年5月~304年2月 1年余 被废,永嘉元年(307年)二月被杀
成都王颖 304年3月~304年12月 9个月 被废
A.政治斗争比较激烈 B.中央集权遭到动摇
C.储君来源渠道较多 D.君主统治普遍短暂
6.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
A.丝绸之路始通 B.北方经济发达 C.民族交融加强 D.南北政权分立
7.褶,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服装的一种,短身、细袖、左衽之袍。考古资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褶,既有左衽也有右衽,还有对襟样式;袖子有短小窄瘦的,也有宽松肥大的;衣身有短小紧窄的,也有宽博的。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
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 B.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C.各地政权长期并立 D.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8.云冈石窟前期大佛雕有大耳、大目,具有典型北魏鲜卑族人的特点:公元494年以后佛像造像追求精细,面型大多消瘦,服饰也趋向宽衣博带,显现出南朝士人“秀骨清像”的独特形象。这反映了( )
A.鲜卑族封建化的加速 B.三教合一逐渐完成
C.石窟佛像的史料价值 D.中西文化加速融合
9.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箕坐和垂脚高坐皆被视为不恭敬的傲慢行为,在正式礼仪场合颇为忌讳。而魏晋时期,“胡床、胡坐”即垂脚坐胡床和佛教徒垂脚坐“小床”,在汉人生活中广为传播。魏晋时期习俗的这一变化表明( )
A.儒家思想失去了正统地位 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C.民族交融推动了习俗变迁 D.胡化与汉化的过程交替进行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故入我裈中!”材料名士行为反映出魏晋时期( )
A.士族阶层生活奢靡 B.门阀政治日益衰落
C.文人名士意趣高雅 D.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 北魏 拓跋部 439 北周 民族交融 5 均田 洛阳 汉语 高门士族 北方 交流交融 隋唐盛世
2.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3 15 成汉 中原 氐族 前秦
4. 藩镇割据 朱温
5. 高丽 李渊 江都
6. 外重内轻 755 中央集权 吐蕃 藩镇割据
四自我检测
1.A
2.C
3.A
4.A
5.A
6.C
7.D
8.A
9.C
10.D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