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理解政治局势、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三国至隋唐思想演变历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材料和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三国至隋唐思想演变的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对这一时期辉煌灿烂的文化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进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以及佛教的发展
三课前预习
1.儒学
(1)汉代:____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____,____。
(4)唐代:儒学复兴运动
①原因:儒学的____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②时间:唐朝中期。
③内容: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道教
(1)兴起:东汉末年,是中国本土宗教。
(2)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在____广为传播,主张“____”和“尊道”
②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____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3.隋唐时期
建筑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雕版印刷 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学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 孙思邈《____》,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中外文化交流
佛教向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1)表现
①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________、________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________。
②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③唐朝的高僧________,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在天竺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2)影响: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佛教的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唐朝高僧________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2)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高僧________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其他方面文化交流
(1)隋朝常骏从________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
(2)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管理通商事务。
(3)唐都城________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4)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将唐朝文化带到本国。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5)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________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6)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入阿拉伯地区。
5.艺术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书法 (1)隶书、草书、行书和____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2)东晋____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____” (1)书法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2)颜真卿的颜体和____的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东晋出现专职画家,以____为代表,提出“____”,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____》 (1)题材广泛,风格多样(2)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____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3)唐朝的____被尊为“画圣”
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6.
成就
书法 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东晋________世称“________”
唐代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东晋________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是________。
唐朝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是________,被尊为“________”
雕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四自我检测
1.魏晋南北朝时期,诗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形成了重意象、重风骨、重气韵的审美思想。据此.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侧重( )
A.宜扬清静无为的老庄思想 B.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C.体现儒家思想的纲常伦理 D.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增强
2.有人评价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相关作品时说:“气势不凡,延绵不绝,整幅作品一气呵成且富于变化,犹如绝去人间烟火,超然物外。”此人评价的“二王”相关作品的书法字体是( )
A.楷书 B.草书 C.隶书 D.行书
3.隋唐五代时期儒道佛三家鼎立,相互斗争。比如,在儒家看来,僧尼脱离红尘,背父弃君,是不忠不孝之辈。儒家主张进取,建功立业,道家则主张超脱世间俗务。佛教认为人生在世万般皆苦,只有修行成佛归涅槧,才能脱离苦海,而道教则讲究修炼成仙,长生不老。在矛盾冲突的同时,儒佛道三家也在相互吸收,体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尤其是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后开始向新儒学转变。儒佛道三家从斗争逐渐走向融合,这一转变( )
A.反映了国家文化政策的变迁 B.标志着儒学再次确立了正统地位
C.说明儒家学者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 D.是基于现实的需要而作出的调整
4.以下是成书于约533一544年《齐民要术》部分目录简表。据此可知,北方
目录篇目 涉及领域
耕田、收种、种谷、施肥 耕作技术
谷(84个品种);豆、麦、麻、稻等13篇 农作物品种
种蔬菜12篇 蔬莱种植
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果树栽培
畜、禽及养鱼6篇 畜牧、养鱼
酿酒4篇,酿造酱、醋、乳酪、储存22篇 酿造、加工
A.经济远远超过南方 B.具有民族交融特色
C.农耕经济发展充分 D.商品生产高度发展
5.宋代书法虽然继承了晋唐的风格,却舍弃了晋朝的冷逸笔锋,变成了有些随意而又唯美的风格,也没有了唐朝书法家的气势,变得人性化和世俗化了。下列作品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 B.
C. D.
6.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的政府“反佛”活动,民间也有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观和封建纲常反对佛教。古代的反佛主要是因为佛教( )
A.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导致道德沦丧 B.耗费了社会资源,影响了政府税收
C.威胁了中央集权,造成了社会的动荡 D.宣扬的形神分离,不容于传统文化
7.“唐决”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日本天台宗僧人将佛教教理上存在争议、悬而未决的问题称为“未决”,由入唐日僧将“未决”之文书带至中国“请决”,而中国僧人对相关问题回答被称为“唐决”。对“唐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佛教起源于中国,日本佛教尊中国为正宗
B.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发展提供滋养
D.中日两国因交流互鉴而促进彼此文化繁荣
8.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空中飞舞的神。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 )
A.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 B.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
C.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D.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9.下图是东晋顾恺之《列女图》的摹本(局部)。该图是顾恺之根据汉代刘向所著(古列女传》人物故事而创作,内容是颂扬与标榜妇女的美德。该画作( )
A.具有审美和教化的双重功能 B.反映出魏晋时期妇女地位的提高
C.体现了顾恺之写意画的精湛 D.表明魏晋时期绘画题材广泛多样
10.如图所示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双体船,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画舫。图中画舫有两条并列的船身,船上重楼高阁,装饰华美,船尾有长橹。由此可知,《洛神赋图》( )
A.客观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情境 B.反映了文人画的创作旨趣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趋向 D.具有极高的技术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 汉武帝 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正统地位
2. 民间 贵儒 老子
3. 赵州桥 《千金方》 《唐本草》
4. 中亚 天竺 汉文 玄奘 鉴真 空海 南海
长安 西亚
5. 楷书 王羲之 书圣 柳公权 顾恺之 以形写神 洛神赋图 人物画 吴道子
6. 王羲之 书圣 顾恺之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吴道子 画圣
四自我检测
1.B
2.B
3.D
4.C
5.D
6.B
7.B
8.A
9.A
10.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