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7 11:40: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学习目标】
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3.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思想上,汉武帝“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会有重要借鉴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2.运用史料分析汉武帝面对内忧外患是如何解决种种困难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史料实证)
3.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汉武帝的在解决内忧外患中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能力。
1.列表对比法——对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稳固大一统而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以从政治上、思想上两个角度学习,也可以对比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来加深记忆,正是这些措施的实行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知识网络展示法——用知识网络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展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推恩令”的实施
1.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强大,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 混乱。
2.政治上措施:
(1)颁布“推恩令”:汉武帝采纳 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 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变小。
(2)削夺爵位:找各种借口 、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3)建立刺史制度:还建立 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影响: 的控制大大加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在思想上,加强 。
2.思想上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 ”的建议。
(1)把 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 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在长安兴办 ,以儒家的《 》《 》《易经》《 》作为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盐铁专卖
1.背景:汉初, 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 的控制。
3.经济上措施:
(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
(2)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 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 。
4.作用:使国家的 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巩固了 的局面。
北击匈奴
1.原因: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 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2.军事上:公元前 年,汉武帝派大将 、 率精骑出击匈奴。
3.影响: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4.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 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时期。
材料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摘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探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大臣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为什么这个建议会被汉武帝采纳?
【例1】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解析:A、C、D三项都是表象,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才是本质。
答案:B
跟踪训练
1.“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下列对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说法正确的有( )
①背景是王国势力发展,威胁中央政权统治 ②允许并鼓励王国将土地进一步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 ③结果是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3.太原历史上有很多别称,其中“并州”之称来自汉代政府在此设立的并州刺史部。当时全国有13个州部,并州刺史部是其中之一,政府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岁,这一举措开始于( )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宣帝 D.汉武帝
材料 秦代焚书禁学与汉代尊崇儒术的目的均是为了统一思想,但采用的手段却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探究 结合材料,说出秦始皇与汉武帝采取的相同的治国措施是什么,二者在手段上的差异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
【例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解析: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和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官只是儒家思想能在西汉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儒家思想虽然提倡“仁政”,但我们并不能说它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答案:B
跟踪训练
4.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源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5.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是指 (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6.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踏百家,尊崇儒术,其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行儒学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室息学术空气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统治措施的异同
(1)相同点:
(2)不同点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等制度 实施“推恩令”等,解决了王国问题
经济 统一货币(“秦半两”)和度量衡 统一铸造五抹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
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北击匈奴
如何评价汉武帝
(1)功:
过: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焚书坑儒”“罢黜百家” B.“焚书坑儒”“推恩令”
C.统一文字“推恩令” D.统一文字“罢黜百家”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对应的历史史实是“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对应的历史史实是“罢黝百家”。无论哪一种措施,其根本目的都是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A
下面属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扫平六国,一统天下 B.废分封,立郡县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所以D项符合题意。
D
1.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
①颁布“推恩令” 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③“罢黝百家,独尊儒术” ④北击匈奴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推恩令”
2.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寄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3.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实行郡县制
4.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
A.农民起义 B.匈奴的威胁 C.王国问题 D.统治者的腐败
5.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措施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
完成。
第一组:汉初国策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 的宽松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第二组: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主父偃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削弱地方势力的策略?效果怎样?
第三组:知识归纳
领域 措施 作用
政治 颁布“ ”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 ② ”,独尊儒术
文化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 ③ ,在地方设官学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采取的相关措施。
第四组:活动总结
(4)通过探究,你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学习目标】
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3.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思想上,汉武帝“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会有重要借鉴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2.运用史料分析汉武帝面对内忧外患是如何解决种种困难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史料实证)
3.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汉武帝的在解决内忧外患中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能力。
1.列表对比法——对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稳固大一统而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以从政治上、思想上两个角度学习,也可以对比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来加深记忆,正是这些措施的实行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知识网络展示法——用知识网络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展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推恩令”的实施
1.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强大,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 社会秩序 混乱。
2.政治上措施:
(1)颁布“推恩令”:汉武帝采纳 主父偃 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 封地 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变小。
(2)削夺爵位:找各种借口 削藩 、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3)建立刺史制度:还建立 刺史 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影响: 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大大加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在思想上,加强 控制 。
2.思想上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的建议。
(1)把 儒家学说 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 忠君守礼 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在长安兴办 太学 ,以儒家的《诗经 》《 尚书 》《易经》《 礼记 》作为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盐铁专卖
1.背景:汉初, 盐铁 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 对社会经济 的控制。
3.经济上措施:
(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五铢钱 。
(2)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 煮盐、 冶铁 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 物价 。
4.作用:使国家的 财政 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巩固了 大一统 的局面。
北击匈奴
1.原因: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 冒顿单于 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2.军事上: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大将 卫青 、 霍去病 率精骑出击匈奴。
3.影响: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4.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 大一统 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鼎盛 时期。
材料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摘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探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大臣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为什么这个建议会被汉武帝采纳?
提示 主父堰的“推恩”建议。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解决诸侯王问题。
【例1】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解析:A、C、D三项都是表象,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才是本质。
答案:B
跟踪训练
1.“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下列对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说法正确的有( )
①背景是王国势力发展,威胁中央政权统治 ②允许并鼓励王国将土地进一步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 ③结果是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3.太原历史上有很多别称,其中“并州”之称来自汉代政府在此设立的并州刺史部。当时全国有13个州部,并州刺史部是其中之一,政府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岁,这一举措开始于( )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宣帝 D.汉武帝
材料 秦代焚书禁学与汉代尊崇儒术的目的均是为了统一思想,但采用的手段却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探究 结合材料,说出秦始皇与汉武帝采取的相同的治国措施是什么,二者在手段上的差异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罢融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
【例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解析: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和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官只是儒家思想能在西汉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儒家思想虽然提倡“仁政”,但我们并不能说它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答案:B
跟踪训练
4.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源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5.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是指 (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6.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踏百家,尊崇儒术,其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行儒学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室息学术空气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统治措施的异同
(1)相同点: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巩固国家统一,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地位。
(2)不同点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等制度 实施“推恩令”等,解决了王国问题
经济 统一货币(“秦半两”)和度量衡 统一铸造五抹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
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北击匈奴
如何评价汉武帝
(1)功: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他破格任用有用之才,进行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出现大一统局面,巩固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2)过:汉武帝后期,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奢侈浪费,重用酷吏,社会动荡,农民暴动。汉武帝颁布“罪己诏”,知错就改,停止征伐,除去暴政,恢复民力,发展农耕,避免了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
(3)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为进一步把我国发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作出重大贡献的重要人物,后世往往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焚书坑儒”“罢黜百家” B.“焚书坑儒”“推恩令”
C.统一文字“推恩令” D.统一文字“罢黜百家”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对应的历史史实是“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对应的历史史实是“罢黝百家”。无论哪一种措施,其根本目的都是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A
下面属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扫平六国,一统天下 B.废分封,立郡县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所以D项符合题意。
D
1.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
①颁布“推恩令” 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③“罢黝百家,独尊儒术” ④北击匈奴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推恩令”
2.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寄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3.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实行郡县制
4.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
A.农民起义 B.匈奴的威胁 C.王国问题 D.统治者的腐败
5.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措施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
完成。
第一组:汉初国策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 的宽松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第二组: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主父偃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削弱地方势力的策略?效果怎样?
第三组:知识归纳
领域 措施 作用
政治 颁布“ ”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 ② ”,独尊儒术
文化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 ③ ,在地方设官学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采取的相关措施。
第四组:活动总结
(4)通过探究,你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意义?
基础通关
1.A【解析】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A项符合题意。
2.C【解析】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故C项符合题意。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城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不属于思想方面的措施,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3.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夹,统一铸造了标准货币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C项汉武帝来用了“推恩令”的方式,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项汉武帝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式,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故选A。
4.D【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可用排除法解答。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的是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无关,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故选D。
5. 原因:西汉中期加强统治的现实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的新解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
积极作用: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净化社会秩序的安定;带动了研习儒学的风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能力提升
1.D【解析】“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内容是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符合题意。
2.B【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
3.B【解析】为了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计谋,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故B项符合题意。
4.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谊分析的是西汉初期存在的王国问题,即地方分封势力超过了王权势力,威胁了君主的统治。A、B、D三项材料内容没有反映出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5.(1)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封国被分割为若干小侯国,实力减弱,无力与中央抗衡。
(3)①推恩令②罢黜百家③太学
(4)为大一统帝国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空前强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