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6 19:5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我的叔叔于勒
学习目标
1.通过快速阅读,从不同角度梳理小说情节,从而把握故事的基本脉络。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入体会小说深刻的批判意味。
3.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莫泊桑(1850-1893),19 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另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一生》等。
走近作者
活动一:速读课文 梳理情节
请从于勒或菲利普夫妇的角度概述故事情节
活动一:速读课文 梳理情节
于勒 挥霍金钱------------经商发财------------衰败穷困


--坏蛋、流氓、无赖
------花花公子
--惯例--打发到美洲(纽约)
两封信
第一封:赔偿哥哥
第二封: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船长作证
卖牡蛎
衣衫褴褛
又老又脏
满脸皱纹
狼狈不堪
船长作证
活动一:速读课文 梳理情节
菲利普夫妇
于勒
打发美洲------ 盼望归来------遇到躲开
挥霍金钱------经商发财 ------衰败穷困
活动二:浏览课文 分析人物
浏览课文,说说在不同时期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什么不同?
菲利普夫妇:打发美洲------盼望归来------遇到躲开
于勒:挥霍金钱------经商发财------衰败穷困
活动二:浏览课文 分析人物
浏览课文,说说在不同时期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什么不同?
菲利普夫妇:打发美洲------盼望归来------遇到躲开
于勒:挥霍金钱------经商发财------衰败穷困
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有办法的人
贼、流氓
自私
势利
虚荣 冷漠
活动二:听读课文 分析人物
菲利普
------遇事慌乱 善于周旋
克拉丽丝
------遇事镇定 精细 刻薄 泼辣
听读课文21~46段说说菲利普夫妇性格有哪些不同?
活动二:跳读课文 分析人物
结合小说内容说说“我”是怎样一个少年?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视角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我”(若瑟夫) ------富有同情心、善良、纯真、正直
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是精心安排的,在这一人物的身上,寄寓着作者对人性的期望。
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
活动三:探究主题
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最早发表于 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当时法国正值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过着奢侈的生活;但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破产的窘境。在作品中,莫泊桑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鞭挞,同时也对法国中下层的广大民众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同情。
读莫泊桑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左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请任选角度评说一下这篇小说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活动四:感悟小说魅力
回顾情节 感悟魅力
菲利普夫妇:打发美洲----盼望归来----遇到躲开
于勒:挥霍金钱------经商发财------衰败穷困
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一篇作品,他虽难于蜚声文坛的《羊脂球》媲美,但足以体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风格特色和魅力。
当我们刚刚开始读这篇作品时,它那平凡的故事和质朴的语言,并无“一鸣惊人”之效,反有“平庸无奇”之感。然而,随着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我们从平凡中看出了神奇,从质朴里窥见了光华,心不由己地跟随着作家去嘲讽,去鄙夷,去同情,去怜悯。直至小说戛然而止,我们仍在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仍在品咂其中的酸甜苦辣。这不由人不思忖,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感悟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这篇小说选自法国作家________的短篇小说集________。
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文中反映出飞利浦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找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检测与作业
莫泊桑 《羊脂球》
句子运用反复,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行为的不满,突出当时“我”心情的矛盾.
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势利、无情.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示例:我赞成第一种观点.这篇文章以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为主线,在于勒的身份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他们对于勒极力的赞美,期望能早日见到于勒,表现出亲人间的那份暖人的真情;但于勒的身份证实后,他们便六亲不认,破口大骂,将亲情抛之于脑后.可以看出让他们发生变化的是“钱”,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外,没有其他情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