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
一、单选题
1.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4.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
C.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
5.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6.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 B.8 C.14 D.20
7.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原子易失电子
B.x只能为7
C.M为金属元素
D.x为8时,M为阴离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9.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0.下列关于Mg、Mg2+ 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 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 ⑥、Mg2+ 比Mg稳定
A.①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
11.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
B.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1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下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bcd B.abc C.bcd D.ad
13.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14.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⑤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6
A.②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15.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
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二、填空题
16.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锶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最外层有___________个电子,容易___________电子(填“得”或“失”)。
17.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用表示,一个粒子中含有_______个质子,_______个电子。
18.2019年10月1日,举行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国庆阅兵和庆祝活动。
(1)阅兵时,最震撼的核导弹方队——“东风家族”。铀是制造核武器的重要物质,已知铀元素原子序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由此可知,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2)庆典活动燃放的环保烟花采用不含硫元素的物质,从而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减少的污染气体是_____。
1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①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得到”或“失去”)电子。在已知的粒子结构中表示的是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若粒子③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该粒子可表示为___________。上述粒子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
20.经测定某个原子中共有25个粒子,其中有9个粒子不显电性,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
三、实验题
21.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 如图甲。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实验一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实验二] 如图乙、图丙。图乙、图丙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丁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乙和图丙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 ℃的热水中。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塑料瓶和纸花的大小、形状,浓氨水的滴数等实验条件需要保持相同,是因为对比实验中需要用到___法。
(3)实验二除可得出实验一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2.图Ⅰ是晓娟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佳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②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D
6.A
7.D
8.A
9.D
10.C
11.C
12.C
13.D
14.D
15.B
16.(1) 38 (2) 2 失
17. (1) 3 (2) 2
18.(1) 92 (2)SO2
19.(1) 得到 ①⑤ (2) Al3+ ②③④⑤
20.17
21.(1) 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2)小纸花自下而上依次变红,且图丙中的纸花比图乙中的纸花更快变红 (3) 控制变量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2.(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或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