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
一、单选题
1.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2.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合成新药
B.开发新能源
C.研究物体运动
D.研制新型材料
3.下列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
B.木已成舟
C.火上浇油
D.百炼成钢
4.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蒸发 水的凝固
B.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
D.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5.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多处使用滴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酚酞 B.放置滴管
C.取用盐酸 D.搅拌溶液
6.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B.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
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
D.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
7.在寒冷的冬季,当我们把一杯开水酒向天空时,水会迅速变成像烟一样的物质(如图所示),该过程所涉及到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 B.状态变化
C.质量变化 D.熔点变化
8.下表的探究实验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实验方案设计”的是
选项 问 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
B 火焰为什么会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还可补充氧气
C 蜡烛火焰温度哪层最高? 外焰氧气浓度大,反应剧烈,温度高
D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稍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取用粗盐
C.连接仪器 D.溶解固体
10.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11.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 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12.下列能量的转化中, 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 B.水力发电
C.燃烧天然气做饭 D.电取暖器取暖
13.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漏斗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14.下图是分离与提纯海水的流程: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通常在苦卤中加入熟石灰制取氢氧化镁
B.粗盐提纯为较纯净的食盐晶体的操作为溶解、过滤、蒸发
C.常用于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过滤法等
D.海水中的食盐用途广泛,例如侯德榜利用食盐为原料制得了纯碱
1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滴加液体
C.过滤 D.倾倒液体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里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____________滴加。
17.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保存在________;用剩的药品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入________.
18.请你分析下列图示的操作可导致的后果:
(1)____________ ;
(2)_____
19.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
(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__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
20.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试管夹、③10 mL量筒、④100 mL量筒、⑤烧杯、⑥石棉网、⑦药匙、⑧玻璃棒、⑨铁架台(带铁圈)、⑩胶头滴管,请按要求选择相应实验用品(填序号)。
(1)加热试管里的药品应使用___________。
(2)量取5 mL液体应使用___________。
(3)加热25 mL水应使用___________。
(4)取用少量粉末状药品应使用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加热碳酸氢铵固体(一种白色粉末)的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请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该同学按正确操作向试管中加入药品,其操作方法是_____;然后,他将装有药品的试管按正确方式固定好(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方法(如图)是_____。
(4)班级的其他同学做完此实验后,出现了试管破裂的现象,请你帮助分析导致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
22.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由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灰黑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灰黑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A
6.B
7.B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C
15.A
16.胶头滴管
17. (1) 广口瓶; 棕色瓶; (2) 放回原瓶; 随意丢弃; (3) 带出实验室; 指定的容器内
18. (1) 所量液体体积少于30mL(其他合理表述亦可) (2) 打破试管底部
19.(1) (1) (2)(4) (2) (3) (5)
20. (1) ①② ③⑩ (2) ①⑤⑥⑨ ⑦
21. (1) 铁架台 酒精灯 先使试管倾斜,然后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 (2) 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先用酒精灯的外焰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用外焰正对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3) 没有给试管均匀受热(预热试管)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22. (1) 水 化学 (2) 物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