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6 20: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3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
一、单选题
1.“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金属 D.维生素
2.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酒精 B.铜 C.食盐 D.水
3.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分子的体积减小 D.分子停止运动
4.按氯元素化合价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在HCl、X、HClO、KClO3中,X代表的是
A.NaCl B.KClO C.Cl2 D.ClO2
5.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相似,误食会引起食物中毒,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
A.+5 B.+3 C.-3 D.+4
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反应都是化学反应
C.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验纯,则其它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验纯
D.硫燃烧等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都有氧气参加
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H  ②Fe  ③2Fe2+  ④H2O  ⑤KCl
A.③表示2个铁离子 B.能表示物质组成的有①、②、④、⑤
C.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④表示H2O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
8.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
A.CO B.H2O C.N2 D.C
9.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下列有关丙烯酸(C3H4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丙烯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丙烯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4:2
D.丙烯酸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0.下列同学对“SO2”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B.表示二氧化硫由氧原子和硫原子组成
C.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D.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
1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水
1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14.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 kg(设两分子中的硫原子和氧原子分别相同),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m/(m-n) B.16n/(m-n) C.16n/(n-m) D.32n/(m-n)
15.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宏观角度看,物质B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为NH3
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分子
C.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若D为氧化物NO2,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
二、填空题
16.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__。(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_。
17.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蒸馏水、②水银、③冰水混合物、④海水、⑤液态氮、⑥五氧化二磷、⑦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剩余物、⑧人体呼出的气体、⑨澄清的石灰水。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18.请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或根据要求写出符号。
①Cl_______,_______;②3F_______;③Mg2+中的数字2_______;④4O2-____;⑤氧元素_______;⑥5个钠离子_______;⑦n个硫原子_______;⑧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⑨质子数最小的元素_______。
19.芯片是电脑、手机等的核心部件,碳基芯片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工艺,性能比硅基芯片更好,我国已突破半导体碳纳米管关键材料的技术瓶颈,请回答:
(1)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
(2)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n=_____,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周期。
(3)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在制硅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
20.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碘离子(I-)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碘属于 ____________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___________ 周期。
(3)下图表示的粒子中,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______ (填标号)。
A B C D E F
三、实验题
21.根据下图所示,完成下列空白。
(1)图2实验的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1和图2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其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的蒸发实验中,将水蒸干后发现留有白色固体,经实验证实此水为硬水,请你写出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 ,B烧杯的作用是 _____。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
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
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B
6.C
7.C
8.D
9.B
10.B
11.D
12.D
13.B
14.B
15.D
16. (1)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17. (1) ④⑦⑧⑨ (2) ②⑤ (3) ①③⑥
18.(1) 氯元素 1个氯原子 3个氟原子 (2)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4个氧离子 (3) O 5Na+ nS Al H
19. (1) 导电 4 28.09 (2) 三 C (3)
20. (1) 18 非金属 (2) 5 E
21.(1) 氧气 (2) 水蒸发实验,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电解水实验,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3) 煮沸
22. (1) 溶液变红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 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 对比 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 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 低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