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三、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答辩,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知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不,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 或 4×3=12 或 3+3+3+3=12
师:用加法或用乘法列式都可以,有时候,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然后......(出示主题图)
2.师:谁再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有4棵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让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同桌交流。师把玉米图贴出来。)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
所以列式为:3+3+3+2= 11 3×3+2=11
师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后面为什么要加2?
生:后面一颗玉米树上还有2个玉米。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
所以列式为3+3+3+3-1=11 4×3-1=11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4.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5.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我们再一起来想一想,刚才这个乘加、乘减算式是怎么想出来的?
(课件再演示刚才的两种思路过程。)
6.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1.帮助小猴子。
师:小朋友很厉害,这么快就解决完小熊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小熊的好朋友——小猴,它家的桃子今年也是大丰收,它准备用桃子招待它的好朋友。小朋友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它算一算,小猴子准备了多少个桃子?
( 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
生1:4×3+1=13。
师:4×3求出的是什么?该怎么计算?
生2:5×3-2=13
师:5×3表示什么意思 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2. 书本58页第2题。
师:看来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看图列乘加乘减的算式了,接下来,小熊还想再考考小朋友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请看课本P58页第2题。
课件展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生摆图形,提出问题;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摆的图形必须用乘加乘减计算。然后交换。
看谁最棒?(学生开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