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缺着的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但为了很好过渡和引入,先设置了添加一个杯子和去掉一顶帽子的部分铺设,复习几个几和说比几个几多几和比几个几少几,为后面的教学埋伏笔,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三、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的题,能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方法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运用,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画、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 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 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力。
3. 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埋下伏笔
1、杯子图
2、帽子图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几个几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二)情景再现 以用引算
1、出示主题图,找数学信息。
2、出示问题,求“一共有几个人?”生记录在草稿本上。
3、汇报。
记录主要3种情况:
3+3+3+2=11 3╳3+2=11 3╳4-1=11
4、观察这么多种做法,辨对错?说算式含义?
5、逐一分析各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结合图圈、分析)
①3+3+3+2=11
②3╳3+2=11 比3个3多2。
③3╳4-1=11 比4个3少1 。
6、观察角度不一样,最终得到的结果一样
7、取名并板书课题。乘加 乘减(板书并齐读课题)
8、2+3╳3,引出运算顺序。
9、指着3个算式问:这三个算式都是先求什么?(运算顺序)
10、优化算法。算法①里的3+3+3=2相加还可以改写3╳3+2,培养生优化意识。
11、回开课图,用乘加、乘减解决开始的杯子、帽子的题。
(三)巩固加强 灵活运用
1、做一做1.
2、做一做2.
3、补充加、减在乘前的计算题。
4、画图、圈、列式。
(四)回顾小结
孩子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九、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①3+3+3+2=11
②3╳3+2=11 比3个3多2
9 乘 加
③3╳4-1=11 比4个3少1
12 乘 减
2+3╳3=11
9
乘加或乘减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