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5分,共50分)
经纬网是我们在地球上准确定位地理事物的依据。下面是上海、孟买、莫斯科、堪培拉四城市经纬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随地球自转一周,四个城市中绕地轴旋转距离最长的是( )
A.上海 B.孟买 C.莫斯科 D.堪培拉
2.6月14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上海 B.孟买 C.莫斯科 D.堪培拉
在云南省蒙自市一处十多米高的烟囱里,某摄影师将镜头垂直向上对准烟囱口,成功拍摄到太阳经过的画面。据此回答3~4题。
3.该摄影师拍摄到太阳经过烟囱口画面的时间是( )
A.夏至日清晨 B.夏至日正午
C.冬至日清晨 D.冬至日正午
4.太阳直射点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的公转
C.海陆分布不均 D.地球的自转
读图,回答5~7题。
5.④地的经纬度为( )
A.(23.5°S,120°E) B.(23.5°N,120°W)
C.(23.5°N.120°E) D.(23.5°S,120°W)
6.④地位于②地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7.关于图中四个地点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季节相反 B.③④两地时间相同
C.③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向 D.北半球夏至日,②地的白昼时间最长
读经纬网图,回答8~9题。
8.有关图中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处实地面积相等 B.丙、丁两处图幅相等
C.甲、丙两处同处东半球 D.乙、丁两处同处北温带
9.若不考虑地势起伏和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人从甲处P点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到达( )
A.P点 B.P点以北 C.P点以西 D.P点以东
10.某年7月28日中国出现了月全食。月全食出现这一天,北京市( )
A.昼短夜长 B.正午物体影子最长
C.正午物体影子朝北 D.正午太阳高度最低
小明于夏至日这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11~12题。
11.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12.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过当地的纬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东营的丽丽同学参加了地理兴趣小组洁动,按照老师要求,连续记录了家乡七天的日出和日落时刻(下表)。结合图表资料,回答13~14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日出时刻 5时08分 5时07分 5时06分 5时05分 5时04分 5时03分 5时02分
日落时刻 18时56分 18时57分 18时58分 18时59分 19时 19时01分 19时2分
13.下列地理现象中,能在该时间段内出现的是( )
A.东营市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变短
B.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C.东营市获得的太阳热量越来越少
D.东营市正午时刻的树影逐渐变长
14.该时间段,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读中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5~17题。
15.下列关于地形部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易形成河流 B.乙处适合攀岩
C.丙处为山谷 D.站在丁处瞭望范围最大
16.对图示区域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居民区分布在河流沿岸
C.丁处山峰为该区域的最高峰
D.若a、b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为2千米
17.沿图中a-b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 )
在认识地图的过程中,兰州的小明绘制了学校的平面图(如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依据小明绘制的平面图,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
A.确定多功能厅在校园的具体方位
B.估算从办公楼到宿舍楼大约有多少米
C.估计校园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比例
D.找出从1号教学楼去体育馆的最短路线
19.夏季开窗的时候,音乐楼随风传出的声音往往会干扰教学楼中文化课的正常进行。小明学校拟建一座音乐楼。如果只从盛行风向(夏季盛行东南风)角度考虑,音乐楼最不适宜布局在校园的( )
A.西北角 B.东北角 C.西南角 D.东南角
20.某铁路工程师为修建某高速铁路进行地形测绘时,绘制了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该路段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骸部,乙地位于陡崖
B.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
C.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
D.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40千米
二、综合题(5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C点、①点的经纬度。(12分)
C( , );①( , )。
(2)A地位于B地的 方向。假设有两人沿A、D所在经线不改变方向一直向南走,最终他们将在 会合。
(3)经纬网二所示的区域,是由经韩网一中的阴影区域 (甲或乙或丙或丁)经纬线拉伸成直线并放大得来的。
(4)甲、乙、丙、丁四块阴影区域,位于中纬度的是 和 ,位于南半球的是 和 ,位于东半球的是 和 .
(5)比较甲、丙两块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甲 (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丙。
22.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某中学利用暑假到某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建筑,寻踪文化。
材料二 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峰的海拔大约在 米以上。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 (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建筑,寻踪文化。图中古建筑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建筑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填数字),原因是 。
(5)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6)旅行途中同学们走访调查当地居民,绘制了当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图,下列①②③图中最能反映地球运动到右图B位置时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
23.读中国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A处的地形部位是 ,三座山峰中海拔最高的是 (填字母)。
(2)若量得山峰B到E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是 千米。
(3)图中字母表示的区域中,适合攀岩的是 地;①②两河段中,流速更快的是
河段。
(4)右图是北半球 (节气)前后的光照图,此时村庄甲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
24.读小明家乡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回题(9分)
(1)小明家乡的地形以为主( )(单项选择)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2)山峰A的海拔在 米之间。
(3)当地政府在B处修建了一处拦水大坝,请写出大坝选在此处的原因。
(4)为改善甲、乙两村之间交通条件,政府在图示①②两方案中选择线路②修建了一条公路。请你写出线路②的优势。
(5)当地政府计划开发漂流旅游项目,你认为图中m、n两河段比较适宜的是 ,理由是什么?
25.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某地调查,并提出以乡村旅游业为龙头,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的规划。读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一)和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兴趣小组调查当天,太阳光线如图二(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此时正值我国的 (节气),太阳直射点在 (特殊纬线)上。
(2)兴趣小组提出重点开发峡谷漂流项目的乡村旅游业,其选址在 (①或②)处更合适,请分析理由。
(3)兴趣小组提出在丙和丁两个度假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其中线路③④中相对合理的是 ;计划修建一条索道连接C、D两山峰,若两山峰图上距离是1.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千米。
(4)水库具备蓄水、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兴趣小组提出兴修水利工程,拟在a处修建水库大坝,大坝选在此处的好处有大坝建成前,务必要做好 (甲或乙)村的库区移民搬迁工作。
(5)为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兴趣小组建议当地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林果业布局在A、B两地中的 地。
参考答案
1-5 BCBBC 6-10 DBBDC 11-15 ABBBB 16-20 DABDD
21.(1)20°N 40°W 30°S 30°E (2)正南 南极点 (3)丙 (4)甲 乙 丙 丁 乙 丙 (5)小于
22.(1)550 (2)陡崖 (3)西南 2 (4)③ 路线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5)可行。小溪流入河流,由高处(山地)流向低处(平原),且沿河常有人居住。(言之有理即可) (6)③
23.(1)山脊 E (2)2 (3)D ① (4)冬至 昼短夜长
24.(1)C (2)1200~1300 (3)B处是盆地出口的口袋处,空间最窄,工程量最小,水库容量最大。 (4)线路②位于600~700米等高线之内,坡度变化小,较缓,道路易于行走。 (5)m河段 m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急;河段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水流缓。漂流项目应选在水流急的地方,所以m河段更适合。
25.(1)夏至 北回归线 (2)② ②处为山谷,可形成河流。
(3)④ 3 (4)工程量小 蓄水量大 甲 (5)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