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89页的复习第6~11题、思考题和“你知道吗”。
1.使学生学会进一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条件和所求问题,能分析并说明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列式解决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感受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掌握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课件。
▍流程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那么我们学习乘、除法还能帮助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
▍流程二:复习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做复习第6题
(1)基础题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看图说一说它的图意吗?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指名生答,明确:已经知道的条件是一共有45个皮球,平均分成5份,问题是求每份有多少个。
要求生独立在书上填写算式。
提问:你是如何写的?又是怎样思考的?
指名生答,并明确:要求每份有多少个皮球,就是把45个皮球按5份进行平均分,看看每份是几个,要用除法算,除法算式是45÷5=9(个)。
(2)变式练习
出示图:每份有9个皮球,有5份。
提问:看图你能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生答:看图已知每份有9个皮球,有5份。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追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该如何思考呢?算式又该如何写呢?
全班交流,并明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就是求5个9是多少,算式是5×9=45(个)。
出示图:一共有45个皮球,每份有9个。
提问:看图你能知道哪些条件?根据条件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呢?
指名生答,并明确:一共有45个皮球,每份有9个,可以分成几份?
思考:要求可以分成几份,该如何思考呢?
明确:要求可以分成几份,就是把45个皮球按每9个地分,看可以分成几份,除法算式是45÷9=5(个)。
把三幅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比较:这三道题,有的是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有的是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交流并指出:要求几个几是多少,是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要求平均分每份是多少,或者可以分成几份,是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小结:在解决乘、除法的问题时,我们需要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且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选择准确的方法进行计算。
2.做复习第7题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的条件,并把问题隐去。
提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指名生答:根据每个同学发6本练习本,8个同学,提问一共要发多少本;
每个同学发6本练习本,共有48本,提问可以发给多少个同学;
48本练习本,平均发给8个同学,提问每个同学发到多少本。
要求:同桌两人任选一道题,互相说一说解题思路和想法。
独立完成,填写在书上。
全班交流算式,并订正。
提问:这三道题,你能把它们进行分类吗?
指出:可以分成乘法和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两类。
追问: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小结:第(1)题要求一共要发多少本,就是求8个6本是多少,用乘法算;第(2)题要求可以发给多少个同学,就是求把48按每人6本来分,可以发给几人,用除法算;第(3)题要求每个同学发多少本,就是求把48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第(2)题和第(3)题都是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变式练习
出示三句话:每块蛋糕7元 有6块 付了42元
要求:选两个条件,并提一个用乘法或者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一对同桌,一人说所编写的题目,一人说算式。
3.做复习第8题
(1)基础练习
出示题目,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已经知道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指名生答。
交流:有的小朋友列的是连加算式7+7+7=21(张),也有的小朋友写的是7×3=21(张)。
比较:这两种解法都对吗?为什么?
明确:无论是连加算式,还是乘法算式,表示的都是3个7是多少,因此它们的含义相同都是对的。
(2)变式练习
出示图:铅笔画有4张,蜡笔画有7张,水彩画有9张,一共有多少张画?
要求:要求一共有多少张画?你会如何思考?
指名生答:4+7+9=20(张)。
追问:这次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明确:如果表示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解决;如果数量不同,则只能用加法来算。
4.做复习第9题
(1)基础练习
出示题目,并思考: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问题是什么呢?
明确:知道每种食品的价格,还知道了正好用去18元,要求她买的可能是什么,买了多少。
提问:你觉得要解决这道题目,最关键的词或者说线索,是什么?
指出:“正好用去18元”中的“正好”很关键,它说明付出的钱不多也不少刚刚好,也证明食品的总价就是18元。
同桌讨论:你认为小红买了什么食品,为什么?
指名生答:小红可能买了巧克力,因为巧克力每盒9元,我想到了口诀“二九十八”,巧克力买了18÷9=2(盒);小红还可能买了水果糖,因为水果糖每袋6元,我想到了口诀“三六十八”,水果糖买了18÷6=3(袋)。
(2)变式练习
出示变式问题:如果正好用去20元,小红又可能买了什么?
全班交流,小红可能买了饼干,因为饼干每袋4元,我想到了口诀“四五二十”,饼干买了20÷4=5(袋);小红还可能买了蛋糕,因为蛋糕每块5元,蛋糕买了20÷5=4(块)。
5.做复习第10题
全班读题,并思考:哪种船需要的只数少,并说明理由。
指名生答。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猜测选大船的只数少,也表达了各自的理由。那我们的猜测究竟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选择大船和小船各需要几只。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生答:选大船需要24÷4=6(只),选择小船需要24÷3=8(只)。因此选择大船的只数更少一些。
6.做复习第11题
出示题目,并思考:从图中能看到什么?
交流:从图中能看到,2个小朋友抬着一张课桌,另一个小朋友搬着两把椅子。
提问:那一套课桌椅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一套课桌椅指的是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
出示第(1)题的问题:搬一套课桌椅要多少人?
生独立填写在书上。
指名生答:因为两个小朋友抬着一张课桌,一个小朋友搬着两把椅子,而一张课桌和两把椅子是一套,因此一共需要2+1=3(人)。
出示第(2)和第(3)小题,生独立完成。
思考:你是如何想的
指出:因为搬一套课桌椅要3人,搬8套就是8个3人,用乘法算,乘法算式是8×3=24(人);而27人同时搬,一次可以搬多少套,就是想27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算,除法算式是27÷3=9(套)。
▍流程三:思考题
1.出示题目
要求:请先观察第一、二盆中两棵花上数的排列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并发现:每棵花中间一片叶子上的树都等于左、右两片叶子上数的乘积。
提问:你还能发现每盆中左、右两棵花叶片上的数,乘数与乘数、积与积之间有怎样的
关系吗?
交流发现:每一盆左边一朵花,两边叶片上的数字都是相同的,例如3×3、4×4、5×
5等;右边一朵花左边的叶子比左边一朵花左边的叶子少1,而右边的叶子则比左边一朵花右边的叶子多1;左边一朵花的乘积比右边一朵花的乘积多1。
请生独立填写叶片上缺少的数。
指名生答,全班订正。
小结:在填数时,我们要先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再根据规律填写。
▍流程四:课外知识拓展
1.教学“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的内容。
补充说明:现在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表是45句的,就是平常所说的“小九九”。它的特点是,在每句口诀里表示相乘的两个数,第一个数都是不大于第二个数,遇到相乘的两个数相同时,该数的口诀就结束了。例如: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这5句都是在5的乘法口诀里,而五七三十五,则是在7的乘法口诀里。
而另外一种口诀是81句的乘法口诀,它的特点是,不管哪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从1到9,例如: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八五四十,九五四十五。人们就种口诀称为“大九九”。“小九九”只有45句,便于记忆;而“大九九”呢,共有81句,便于试商。
▍流程五:全课小结
谈话:同学们,乘法口诀我们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解决更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