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页的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1.在掌握连加、连减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方法,并掌握竖式笔算的过程。在计算过程中能将口算与笔算的方法相结合,灵活计算算式的结果,体会知识之间的关联。
2.使学生经历运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体会计算的价值,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学习的乐趣。
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在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中,合理选择笔算与口算方法的使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配套光盘。
▍流程一:复习铺垫
1.回忆旧知
(1)谈话: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明确:昨天的数学课学习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
出示:15+17+42= 60-25-18=
教师:谁能上黑板来用竖式算一算?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完成,男生完成第一题,女生完成第二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计算情况。
集体订正后提问:笔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在做连加、连减的笔算时,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中出现相加满10的情况时,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中遇到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做完后还要记得写上横式的得数哦!
(2)出示:15-9+4= 20+30-40=
10+8-6= 80-60+70=
教师:小朋友们,这几道是什么算式?你会算吗?
每人选一题,把计算的过程小声地说给同桌听。
同桌活动后,指名按顺序汇报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
指名回答后,教师小结:加减混合的题目,我们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与第三个数计算。
2.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就利用昨天学过的本领,再来研究研究加减混合的笔算,看看谁最聪明,能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好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的笔算)
▍流程二:新课教授
1.出示例2: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集体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让我们求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出:条件有三个,分别是“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和“送给幼儿园33只”,要我们求的问题是“还剩多少只”。
提问:要求还剩多少只,我们应该怎么列式呢?
指名2到3人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8+42-33= (只)
提问:算式中“38+42”求的是什么?“-33”表示什么?
请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再全班交流。
明确:“38+42”求出了男生和女生折的小船的总数,“-33”表示再去掉送给幼儿园的只数,这样就能得到剩下的只数了。
提问:你知道这道算式用竖式计算时先算什么吗?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 3 8
+ 4 2
提问:你能接着往下算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到第3页,接着算一算,写一写。
学生尝试在书上写出竖式计算过程,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竖式。
集体订正,检查竖式计算,指名2到3人说出竖式计算的过程后,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师生共同填写横式的得数与单位名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了这道加减混合的题目,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先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在写竖式的时候,可以像昨天学习的连加、连减那样,把竖式连起来写。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60-38+40=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道加减混合的算式,你会笔算吗?谁来说说用竖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学生回答:先算“60-38”。
教师相机出示竖式: 6 0
- 3 8
2 2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呢?
明确:接下去算“22”加“40”。
提问:你打算怎样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笔算或口算,全班汇报,订正得数,教师板书横式得数。
引导学生比较:在计算“22+40”时,你怎么想到用口算的?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加简便?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以前学过的口算知识,在进行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计算的时候,如果遇到像这样的内容,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得数。(课件出示:“22+40”可以口算)
3.回顾反思
提问: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完成了两道加减混合的笔算,你有什么体会要和大家分享,或者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题目时,我们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可以把竖式连写;如果遇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者一位数时,可以直接口算出得数。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50-26+49 45+38-24
44+52-37 74-27+36
提问:小朋友们,这几道题你能笔算出来吗?我们先来完成左边两题。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指定的题目,教师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这几题咱们按照什么顺序笔算的?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笔算时还是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还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出示:
带领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先算出加20的得数,再算出减6的得数。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口算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回答:这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都是可以口算的。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第3页的填空,集体订正答案。
教师小结:在计算加减混合的题目时,我们如果遇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者一位数的情况,就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结果。让我们来看下面这几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3.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
35-14+40 47+16-8
40+26+15 83-30-29
提问:你知道每题中哪一步可以口算吗?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练习,按小组分配题目,每小组同学完成一题,并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再说一说:每题中哪一步要笔算?哪一步可以口算?
提问:第2题中的“66”是哪里来的?第4题中的“53”是怎么得到的?
明确:在计算两步计算的题目时,如果第一步可以口算,我们就直接口算,再用口算的得数和最后一个数相加、减;如果第二步可以口算,就将口算的结果写在横式的后面。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课件出示: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出:条件是“原来有45棵白菜”和“吃了37棵”,问题是“还剩多少棵”。
提问:要求还剩多少棵,我们应该怎么想?
同桌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回答:要求还剩多少棵,就是从原来的45棵里去掉吃了的37棵,用减法计算。
学生在书上填写算式并计算结果,指名汇报算式,课件出示算式:45-37=8(棵)。
(2)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又买来28棵,现在一共有多少棵?
提问:你又知道了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知道了“又买来28棵”,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现在一共有多少棵”。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用到什么信息?
明确:需要用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还剩8棵”。
提问:你能把题目完整地说一说吗?
带领学生读题:还剩8棵白菜,又买来28棵,现在一共有多少棵?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口答算式,课件出示算式:8+28=36(棵)。
提问: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并明确:要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就是把剩下的8棵和又买来的28棵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3)教师小结: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求还剩多少棵,也就是求其中的一部分是多少,我们用减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求一共有多少棵,也就是求总数是多少,所以我们用加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分析题目,想清楚求的是什么,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课件出示。
提问:要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在解决“女生栽树多少棵”时,需要用到哪两个条件,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通过回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总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要求其中的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在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根据条件认真思考,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
▍流程四:全课小结
1.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加减混合的题目我们怎样笔算?在计算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加减混合的笔算,写竖式的时候就像连加、连减那样把两道竖式连起来写,在计算时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如果遇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可以直接口算。
2.课堂作业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第3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右边两题。
要求:用竖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