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的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1.通过对加、减法笔算和连加、连减口算的复习,回忆相应的计算方法,感受知识间的联系,能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积累学习经验。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分析数量关系,列出两步计算的算式;能根据连加、连减算式思考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及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信心,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能利用两道竖式连写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两步计算式题。
正确处理笔算中的进位、退位问题。
配套光盘。
▍流程一:复习铺垫
1.回忆旧知
(1)出示:15+28= 64-37=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一年级学习了加、减法的笔算,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谁愿意来写一写?
指名两人进行板演。
(2)出示:5+3+2= 12-5-4=
8+2+6= 9-4-2=
谈话:这里还有几道连加、连减的题目,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指名口答,要求说出计算过程。
提问:我们在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口算呢?
指名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明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时,我们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先计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计算,得到最后的结果。
(3)集体订正笔算板演,提问:笔算加、减法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后明确:加、减法笔算时都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中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记得标上进位“1”;减法中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要在退位的数位上点上退位点。
2.引入新课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研究有关连加、连减的笔算。小朋友们有信心学好这些知识吗?
(板书课题:连加、连减笔算)
▍流程二:新课教授
1.学习例1
出示例1,指名读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明确:题中告诉我们三个小朋友每人折的纸船只数分别是19只、27只和26只,要我们求的问题是“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提问: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能初步说出: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就是把三个人折的纸鹤的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算式,教师板书:19+27+26= (只)
启发:小朋友们,这是一道两位数连加的算式,你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呢?
引导说出: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所以先算19加27的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 9
+ 2 7
4 6
提问:接下来该怎样算?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纸上写出的不同竖式:
方法一: 1 9 4 6 方法二: 1 9
+ 2 7 + 2 6 + 2 7
4 6 7 2 4 6
+ 2 6
7 2
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位同学的竖式计算正确吗?他们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这两种写法的相同点是在用竖式计算时,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算出得数后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得数都相同;不同点是第一个同学写出了两道竖式,第二个同学将两道竖式连在一起写了。
教师指出:小朋友们,我们发现在用竖式计算连加时,由于第二道竖式的第一个数就是前一道竖式的得数,所以可以把两道竖式连起来写。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 1 9
+ 2 7
4 6
+ 2 6
7 2
提问:你觉得哪种笔算的方法比较简便?你会写了吗?完成书上的第1页算式的填写。
集体说出笔算过程,教师板书横式得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完成的这道连加计算的题目,可以像这样把两道竖式连起来写,就不用把第一道竖式的得数再抄一遍了,这样既简便也不会抄错数字。但还是要注意笔算过程中如果出现进位,要记得标上进位“1”哦!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90-25-28=
提问:看,老师这里还有一道算式了。这是一道什么算式?怎样写连减算式的竖式呢?
同桌交流,明确也可以像连加竖式那样,把两道竖式连起来写。
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竖式,提问:这位同学是怎样算的?
结合竖式板书,并说明计算的过程:先计算90减25等于65,接着在65的下面直接写上减28,算出最后的结果是37。
板书: 9 0
- 2 5
6 5
- 2 8
3 7
学生指着自己写的竖式,独立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在计算连减笔算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将两道减法竖式连起来写,如果出现哪一位不够减要退位时,必须在相应数位上标上退位点。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第1题:
3 5 9 3
+ 2 4 - 5 8
□ □ □ □
+ 1 7 - 1 7
□ □ □ □
提问:仔细观察这两道竖式题目,你能独立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一步熟练计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23+36+27 45+28+16 92-44-23
50-25-25 85-29-38 32+32+32
谈话:小朋友们,如果让你自己根据横式列出竖式再计算,你会吗?我们来挑两题试一试。
选择第一竖排的两题,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注意语言的规范简洁)
提问:小朋友们,在计算这样的连加、连减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进一步明确:在计算连加、连减笔算的时候,我们仍然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到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到哪一位不够减了,要从前一位退1,在这一位上加10再减。我们还可以把两道竖式连起来写,这样既简便,又能避免抄错数据的错误。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指名说出题意:跳绳的有37人,踢毽子的有48人,踢足球的有14人,请问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跳绳的37人、踢毽子的48人和踢足球的14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并写出竖式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的条件及问题(1):上午摘了38个,下午摘了46个,一共摘了多少个?
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后追问: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分析得到: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就是把“上午摘的38个”和“下午摘的46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出示问题(2):运走60个,还剩多少个?
提问:要求“还剩多少个”,根据“运走60个”这个条件能解决吗?还需要什么条件?
明确:必须用到第一个问题求出的结果,也就是一共摘了的个数。
带领学生完整读题:一共摘了84个西瓜,运走60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分析数量关系后明确:要求还剩多少个,就是从西瓜的总数84个里面去掉运走的60个,用减法计算。
教师小结:在解决这题的时候,我们先根据上午摘的个数和下午摘的个数,求出了一共摘的个数;接着用一共摘的个数和运走的个数,求出了剩下的个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找准条件,才能正确解题。
▍流程四:全课小结
1.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连加、连减笔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笔算。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我们仍然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到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到哪一位不够减了,要从前一位退1,在这一位上加10再减。我们还可以把两道竖式连起来写,这样的方式既简便,又能避免抄错数据的错误。小朋友们都记牢了吗?
2.课堂作业
谈话: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再来练一练今天学习的本领!
在作业本上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的其余4个小题,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