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第6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第6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06 22:2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1页的练习二第1~4题和思考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能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选择口算或笔算的方法,提高合理计算的能力。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分析解题思路,列式解答后能自觉地进行检查。
3.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熟练、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题目。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分析。
配套课件。
▍流程一:揭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指名回答,明确:最近学习了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笔算,还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练习这两个内容,希望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能对这两个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板书课题:练习二)
▍流程二:计算练习
1.出示
27+64-38=
教师: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目?你会笔算吗?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提问:在计算这一类的题目是,我们通常怎样写竖式?
学生交流后明确:像这样两步都要用笔算解决的题目,我们通常把两道竖式连起来写,这样比较方便。
2.完成练习二第1题
课件出示:64+8+17 92-6-42 56-9+40
教师:这里还有三道两步计算的题目,观察一下,你知道该怎样计算吗?
交流:题目中出现的加、减一位数或者整十数的那一步,我们可以不用竖式,直接口算。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小结:在计算两步计算的题目时,如果都是普通的两位数相加减,我们就要用竖式计算。如果其中有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我们就可以直接口算了。
3.完成练习二第2题
(1)教师:老师这里还有几组特殊的题目,让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前两题)
提问:你知道这两题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我们该怎样算呢?
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题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第一题是依次“+9”,第二题是依次“-7”。
学生独立计算,填写得数。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得数。
提问:18是由几个9相加得到的?再加一个9是多少?36是由几个9相加得到的?45里面有几个9?6个9加起来是多少?多少个9加起来得到了63?
42减去了几个7等于7的?你知道42里面一共有几个7吗?
(2)出示第(3)题。
引导学生观察:从这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它该按怎样的顺序思考呢?该怎样解答呢?
同桌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这道题知道的是最后的得数,所以我们要从右往左倒推着思考,想多少减5等于35,也就是用35加5得到前一个数,接着用这样的方法依次想出前面的数。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小结:刚才我们主要练习了计算的本领,小朋友们在计算过程中能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还能根据题目的特点想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真棒!
▍流程三:解决问题练习
教师导入:让我们到学校的兴趣小组去看看,看能帮他们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吧。
1.完成练习二第3题。
课件出示,说明:这是学校的手工小组,他们正在做小旗了!
学生独立读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后明确:题中告诉我们的条件有“做了30面黄旗”“做的红旗比黄旗多26面”和“做的绿旗比黄旗少14面”。问题是“做了多少面红旗”和“做了多少面绿旗”。
提问:你能独立分析题目,并且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红旗:30+26=56(面)
绿旗:30-14=16(面)
教师:请同学们把得到的红旗和绿旗的面数再与黄旗比一比,看看是否符合题目中说的条件。
通过比较得到:红旗56面,比黄旗多26面;绿旗16面,比黄旗少14面。
提问:求红旗有多少面时,用到了哪两个条件?你是怎么想的?求绿旗呢?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找准条件,然后看要求的数是比同样多的部分多还是少,再确定计算的方法,通过仔细计算,主动检查得到正确的结果。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说明:体育小组正在开展排球比赛,我们也来看一看吧!
学生独立审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带领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三个条件,分别是“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和“小强拍的比小芳多”。要求的问题是“小军最多拍了多少下”和“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
提问:你知道三人中谁拍得最多,谁拍得最少吗?能帮他们按顺序排一排吗?
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 小军 小芳 小强
20下
提问:从排列顺序看,小强最多,就说明小强拍的下数一定比“20下”要怎样?想一想,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明确:小强拍的下数一定比“20下”要多,在所有比20大的数中,最小的一个是“21”,所以小强最少拍了21下。
提问:小军拍的下数又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后明确:小军拍的下数一定比“20下”要少,在所有比“20”小的数中,最大的一个是“19”,所以小军最多拍了19下。
▍流程四:完成思考题
教师:现在就有一道思考题等着小朋友们来解决了!
出示思考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有两辆小推车,第一辆小推车上的三筐苹果分别是26个、28个和30个,第二辆小推车上的苹果分别是22个、24个和26个。要我们交换其中的两筐苹果,使两辆车上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交换哪两筐”的意思的?
明确:“交换哪两筐”的意思就是把第一辆车上的一筐放到第二辆车上,同时把第二辆车上的一筐放到第一辆车上。
教师:小朋友们理解得很正确,那你们先自己想想交换哪两筐,就能让两辆车上的苹果个数相同呢?想好后与同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
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小朋友通过计算,得出两辆车上苹果的总数,再算出它们相差的个数是12个,从而知道要从左边的车上拿6个到右边车上就行了;有的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两辆车上都有“26个”一筐的苹果,因为它们个数相同,所以就把它放在一边,只看剩下两筐的总个数,再确定交换的是哪两筐;还有的同学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了两辆车上剩下的两筐苹果的个数,发现“30个”比“24个”多6个,“28个”比“22个”也多6个,所以交换“30个”和“24个”这两筐,或者“28个”和“22个”这两筐就能使两辆车上的苹果个数同样多了。同一个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们多思考,我们就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解决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多动脑筋,找到更多的方法哦!
▍流程五: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练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了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笔算,知道根据参加运算的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如果出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时,我们就可以直接进行口算。还练习了解决是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找准条件,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解答,并且在解答后还要主动进行检查,保证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