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6~67页的练习十第1~7题和“动手做”。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厘米和米的含义,及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能判断测量长短不同物体所用的单位,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进一步强化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提高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通过动手做的过程,初步感受长方形的相关特征,培养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初步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
厘米和米的正确应用。
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
▍流程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厘米和米)在这个单元,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厘米和米的练习。(完成课题板书)希望通过今天的练习,能让小朋友把厘米和米的知识掌握得更好!
▍流程二:知识梳理
1.复习厘米和米的概念
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板书:厘米 米)
小朋友互相比画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同桌用学生尺和米尺验证。
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长大约为1厘米?大约长1米的呢?
厘米和米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cm m)
2.复习进率
厘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米=100厘米)
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几个10厘米是1米?
口答:3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学生说说理由。
3.复习单位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量物体长度,我们一般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
我们以前测量过的物体中,你的手掌宽大约几厘米?一拃长呢?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教室的长呢?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同学们,你们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吗?我来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学生填在数学书上。
订正答案,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读一读。
口答:(1)1支粉笔长10( )。
(2)小红从家到超市要走520( )。
(3)李老师身高1( )68( )。
(4)普通住宅楼每两层楼之间层高约3( )。
(5)1条毛巾长约50( )。
2.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想的。
追问:第1道题数字都是8,为什么填大于号?
指出:虽然数相同,但相同的数和不同的长度单位组合起来,表示的意思也就不同了。
口答:把下面的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米 78厘米 130厘米 3米
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78厘米为什么比1米短?而130厘米比1米长?
3.做练习十第3题
学生估计哪一条线段长一些,交流自己的估计、判断。
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可以怎么办?(量一量)
请同学们测量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看看你估计得对不对。
你觉得什么原因让你估计错误?
小结:有时眼睛也会“骗人”,在不太确定时要用尺子认真地量一量。通过测量我们发
现这两条线段相等。
4.做练习十第4题、第5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填空。
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想的。
明明的身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只要符合什么条件就可以了?(身高比92厘米高,比98厘米矮)
5.做练习十第6题
出示单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高度图。
同学们,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你会算高度吗?
出示组合在一起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算的。
问:如果摆成9厘米高的,可以怎样摆?14厘米呢?
6.做练习十第7题
估计:请小朋友拿出你的橡皮、老师发的粉笔以及数学书,估计一下它们各长几厘米。填在( )里,能自己完成吗?学生估计测量。
测量:估计得是不是接近?现在测量,把实际长度填在后面的( )里。
比较估计和测量的结果,哪些你估计准了,哪些估计得比较接近,哪些估计得不准?自己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哪些你估计准了,是几厘米,是怎样估的?哪些比较接近,各是几厘米,怎样估计?
说明:估计时,一般以1厘米为标准,看看大约有几个1厘米,也可以以我们熟悉的物体长度作为标准,比如我们的一拃长14厘米,就可以以它为标准进行估计。我们经常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就会有估计的经验,也会估计得越来越准确。
▍流程四:动手做
1.量一量
(1)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的纸,量一量每条边有多长,把它记录在对应的边上。
交流:你的长方形的上面边多长,下面边多长?左面和右面的呢?和同桌交流。
比较: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2)请同学们量一量书上的长方形,并在( )里填写量的结果。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长度相等,左右两边长度也相等,也就是说长方形里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
2.折一折
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每次量出折痕长度,填在( )里。
观察:请小朋友指一指,折痕最长的是哪一条,最短的呢?
启发:根据刚才折的三条折痕先想想,怎样折得到的折痕最长?再折出这条折痕并
且量一量。
长方形里怎样折出的折痕最长?同桌交流,学生介绍折法。
指出:(示范)这样斜着由一个角上这一点折到对面角上的这一点,这条折痕是长方形
里最长的线段。
▍流程五:全课小结
小朋友,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又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