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2)(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2)(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06 22: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5页的期末复习第7~9题(加减两步计算复习)。
1.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熟练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运算、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理解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能清楚表述解决连加、连减问题的思路,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表述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正确计算;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小棒、课件。
▍流程一:回顾引入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学习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想一想,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想不起来的,可以打开数学书看一看。
2.提问:我们在第一单元中,学习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回答记录板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同桌互相说一说,要想学好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最重要的是什么?(板书:运算顺序,计算准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重要的是什么?(板书:数量关系,正确解决)
▍流程二:复习两步计算
1.做期末复习第7题第1列两题。
(1)出示题目:
36+24+35
65-27-18
(2)指名读题。
(3)分析:这两题有什么特点?得出:是连加、连减题。
(4)交流:每一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在作业本上独立练习。
(6)检查反馈:
①题目抄对了吗?
②运算顺序对了吗?
③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了吗?
④每一步计算算对了吗?
⑤依据上面几点,同桌互相检查,检查时,说一说计算过程,验一验计算结果。
⑥集体评价,提问:有没有哪步没用上笔算,直接口算的?追问:为什么第1题算出的60+35没用笔算?(整十数加两位数是学过的口算)
(7)评价小结:在两步计算中,如果出现了我们学过的口算内容,可以口算,这样比较方便。
2.做期末复习第7题第2、3列四题。
(1)出示题目。
68+12-35 40+36-14
34-17+26 25+27-30
(2)集体读题。
(3)集体分析:这两题有什么特点?
(4)同桌交流:这类题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5)独立练习。
(6)指名学生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7)提问:有没有可以口算的? 
3.小结:通过上面六道题的练习,你有什么要说的?得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可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一步一步计算。(板书:从左往右)在计算时要注意算法要合理: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这样比较简便;(板书:竖式连写)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这样比较快捷。(能口算的可以口算)
▍流程三:解决问题
1.做期末复习第8题。
(1)谈话导入:掌握了计算的技巧与本领,在解决问题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我们来看一看。(出示题目)
(2)指名读题。
(3)审题分析。
①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②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根据什么可以求出现在体操队有多少人?
(4)列式解答。
你们会做吗?请在作业本上列式解答。
(5)交流评价。
①指名展示作业,看着算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归纳指出: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可以想:先根据相关联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和另一个条件,求出第二个问题。
2.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1)出示: ○ ○ ○ ○ ○ ○ ○
● ● ● ● ● ● ● ● ●
①数一数,○和●各有多少个?哪一种圆片的数量多,哪种圆片的数量少?
②得出:○有7个,●有9个。○数量多,●数量少。
③要想使○和●同样多,怎么办?要使得●和○的数量同样多,又可以怎么办?
④小的数量+比它多的个数=大的数量;大的数量-比它少的个数=小的数量;按照这样的想法,就可以求出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
(2)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①出示:
②从图中看出什么?(苹果的数量比梨子20个)
③如果梨子有8个,(在图中补充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求苹果有多少个,怎么想?
梨子的个数+苹果比梨子多的个数=苹果的个数
算式是:8+20=28(个)
④如果知道苹果有28个,(在图中变更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求梨子有多少个,怎么想?
苹果的个数—苹果比梨子多的个数=梨子的个数
算式是:28—20=8(个)
3.做期末复习第9题。
①出示题目。
②从题目中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③求面包车有多少座要用什么条件?求大客车多少座呢?
④引导:面包车和中巴车座位数哪个多,哪个少?大客车和中巴车呢?
⑤想一想,怎样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再列式解答。
⑥独立练习。
⑦反馈交流,追问:两道题的算法为什么不同?
4.归纳总结。
这几题都是两个数量比较多少、大小的实际问题。如果要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就要从大的数量里去掉小的数量,用减法计算;要求大的那个数量,把小的数量和相差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算;要求小的那个数量,就从大的数量里去掉相差的数量,用减法算。
▍流程四: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对这些内容是怎样认识的?还有哪些体会?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6+24+35 65-27-18 68+12-35 34-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