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1.使学生经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线段表象的建立,认识线段的特征。
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正方形纸。
▍流程一:借助直观,初步认识线段
1.观察操作,感受线段的特征
(1)实物投影仪下放一根毛线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这根毛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根毛线会有什么变化?教师演示。
每个同学拿出一根毛线,捏住两端,自己动手拉直曲线。(让学生感受到拉紧的线形状变直)
(2)比较概括
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
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是线段的两端。(板书: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
(3)变式练习
教师两手把线拉紧。连续变换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每次要求学生思考:现在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直的、两个端点)
2.认识线段的图形
我们把线段画出来,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边说边画线段)
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
3.小结线段的特征
同桌归纳: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每条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闭上眼睛,在头脑里画一条线段,记住它是什么样的吗?试试看(教师描述,让学生想象:一条直的线,有两个端点,就是线段)
▍流程二:组织活动,巩固线段特征
1.判一判: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为什么②④是线段呢?为什么其他的不是线段呢?
2.找一找:找身边的线段
教师出示课本,指着一条边,从一端到另一端,并介绍:这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谁再来找找,课本上还有哪条边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同桌交流,个别汇报。
怎样准确地在物体的面上找到线段呢?(紧扣线段的特征)
3.数一数:数线段
做“想想做做”第2题。
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 )里。
( )条 ( )条 ( )条 ( )条
学生填在数学书上,集体订正。
4.折一折:折线段
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这样一条折痕也是一条线段,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
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折痕吗?能折一条比它短的折痕吗?
同桌合作活动,介绍折的方法。
小结: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线段短一些,也就是说,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线段有长有短)
5.画一画:画线段
(1)画一条线段
请小朋友自己拿出纸,利用手边的工具试着画一条线段。
师巡视,找到画线段的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
交流:你用了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展示学生画的线段,介绍画线段要注意什么。(要沿着直尺边画,要有两个端点……)
请小朋友用直尺再画一条比刚才长一些或短一些的线段,再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画的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
(2)两点之间画线段
做“想想做做”第3题。
现在,如果给你两个点(在黑板上任意点上两个点),你能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吗?学生在数学书上画线段。
提问:还能再连接出一条线段吗?连接两点可以画出几条线段?
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线段。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读题,试着画一画。
集体订正。
提问:画了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指出:三角形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试着画一画。
交流:你画了几条?展示学生的作业:
这样连,对吗?为什么?结合题目强调“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还少了两条线段没有连。
思考:怎样连才不会遗漏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结:按顺序,每次从一点开始连接其他三点(课件演示),这样就可以连出6条线段了。
▍流程三:拓展延伸,激情激趣
小白兔要到动物之家去参加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
1.你能数出这些图案中有几条线段吗?
你有什么数线段的好方法?
学生数一数,全班交流方法。
2.从小兔家到动物之家有三条路走,你知道它会走哪条路吗?为什么?
小结:中间的这条路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走这条路最近。
▍流程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