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第5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第5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06 22:3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的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体上的‘尺’”。
1.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每两人1把米尺。
▍流程一:激活经验,谈话导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尺或学生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怎么办?我们可以借助于身体上的“尺”。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板书课题)
▍流程二:认识“身体尺”
1.小朋友,你知道你有哪些“身体尺”吗?
学生介绍,并演示,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一拃:
手指用力张开,是从中指尖量到大拇指尖。课件出示错例并纠错。
一庹:
强调手臂伸直,从一个手的中指尖量到另一个手的中指尖。米尺不够长,量一段后,做上记号,继续量。课件出示错例并纠错。
一步:
正常走路的一步,不要刻意跨大步。测量时尺子摆正,要注意从后脚尖量到前脚尖。课件出示错例并纠错。
一脚:
穿上鞋子后,从脚尖测量到脚跟。课件出示错例并纠错。
2.实际测量
下面我们就来量量我们自己的“身体尺”长度。一拃和一庹我们之前已经测量过,可以直接填写,其余测量后填写。
出示表格:
明确要求:两人一组,互相测量,把测量的结果及时填写在数学书上。(学生测量,
教师巡视,注意测量方法的指导。)
3.数据交流
同学们量得很认真,都量出了自己“身体尺”的长度。老师收集了一些数据,我们来看一看。
(1)体会“身体尺”的长短
在电脑中现场输入女生数据,课件展示。
这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四把“身体尺”。这个女生的一拃大约是多少厘米,她的一庹呢?她的一步呢,一脚呢?
比一比,这四把“身体尺”中,最短的是哪把“尺”? (一拃)什么最长?(一庹)
再仔细观察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只有一庹比1米长,其他三把“尺”都不满1米。一庹最长,一步比一脚长,一脚比一拃长。
(2)体会“身体尺”的长短和身高有关
出示个子悬殊比较大的两个同学的“身体尺”,请同学观察,猜一猜为什么有一个同学的“身体尺”总是比另一个长?
小结:一般身体高的同学,“身体尺”比较长。
(3)明确“身体尺”大约的长度
刚才我们了解了4位同学的“身体尺”,你的“身体尺”呢?四人小组交流
你发现我们的一拃大约有多长?一庹呢?一步呢?一脚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一拃大约长14厘米,一庹大约长120~130厘米,一脚长二十几厘米,一步长四十几厘米。
4.初步应用
根据小朋友的测量,“身体尺”除了一庹的长度超过了1米,其余都没有超过1米。那
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吗?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指导:对着米尺,再用“身体尺”量一量。(出示示意图)
两人一组测量,把结果记在数学书上。
交流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质疑:为什么有的同学大约4脚是1米,有的大约5脚是1米?
总结: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1米大约有7拃、大约有5脚长、大约有2步。也就是
说,我们的7拃、5脚、2步都是大约长1米。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1米大约有几拃,几步,几脚长?记住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利用“身体尺”大致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啦!
▍流程三:用“身体尺”量
1.合理选择
认识了四种“身体尺”,还知道1米大约可以用7拃、5脚、2步来量,我们就可以选用“身体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量课桌长,你准备选择哪种“身体尺”?量黑板、教室的长呢?先自己想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并说出你的理由。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组织交流,明确:课桌比较短,可以用拃来量;黑板比较长,可以用庹来量;教室虽然较长,用庹测量不方便,一般用步测,或者用脚量。
小结: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根据测量物体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来测量。
2.实际测量
下面我们就在教室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
活动要求:(1)四人小组交流准备测量什么,选择哪种“身体尺”?
(2)用“身体尺”测量。
(3)四人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看看能不能估计出大约几米或几厘米。
出示表格:
测量对象 选用的“身体尺” 测量结果 大约多长
学生活动。
3.交流汇报
组长汇报,测量了什么,用哪种“身体尺”。测量结果是多少,能不能得出大约多少厘米或米。
汇报时结合“身体尺”的长度以及与1米的关系,说说实际长度。
举例:如果我去订购小黑板,告诉商家有大约5拃长,你觉得可以吗?
小结:要精确测量长度时,还是需要尺子的,用“身体尺”只能是一个大约的长度。
▍流程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用“身体尺”除了可以测量教室里物体的长度和高度,我们还能在生活中测量。
小朋友用步测的方法测出篮球场的长有56步,宽有30步。
古时候,有个小裁缝,他遇到了一些困惑,我们一起来看看。
视频:师傅用一拃来量衣长,小徒弟用自己的一拃来量,结果衣服做小了。
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小结:大人的一拃比我们的长,我们的“身体尺”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长。
▍流程五:全课小结
现在知道在没有尺或不需要测量得准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你对自己的“身体尺”有哪些了解?
请小朋友回顾找“身体尺”和用“身体尺”测量的过程,想想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同桌交流。
小结:“身体尺”“随身”携带,测量方便,能帮助我们解决不少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只是不太精确,如果要得到精确结果,还是要借助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