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3~56页的例7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
1.使学生经历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算式的商;初步学会列式解决简单的除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乘法口诀求商的问题解决,初步体会乘、除法的联系,能联系除法的含义说明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根据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诀。
师生各准备8根小棒,教师准备除法口算卡片。
▍流程一:复习铺垫
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 )十八 四( )二十四 三五( )
( )四十六 五( )三十 四( )二十
▍流程二: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还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那除法算式的商是怎样求出来的呢,这就要学习如何求商。(板书课题:求商)
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乒乓球单打比赛是怎样分组的呢?
出示例题情境图。
你能根据提示发现数学问题吗?
出示完整的例题信息和问题。
▍流程三:新课教授
1.教学例7
(1)列出算式
谈一谈你对题目意思的理解,相互交流算式表示的含义。
8÷2=
为什么列成除法式子?
(2)合作探究
8÷2的商是几呢?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小朋友想到的办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方法1,直观说明:按照题意摆小棒或圆片分一分,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平均分,可以分成4份。
方法2,根据题意理解:8人先分出2人,再分出2人,再分出2人,再分出2人,一共分了4次,也就是分成了4组。算式可以表示为:8-2-2-2-2=0
方法3:想2×4=8,所以8÷2=4
追问:你说的2×4=8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归纳:因为4个2是8,所以商是4。这让小朋友想到4×2或者口诀“二四得八”。所以在计算除法时,我们也可以想乘法口诀算。这道题可以想口诀“二几得八”呢?二(四)得八,所以8÷2=4(组)。(板书)
学生口答,口头检验:4组是不是正好8人,检查算得对不对。
(3)优化方法
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便在哪儿呢?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12÷3,10÷5
请学生们读一读。
(2)想一想它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思考的。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
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要这样想:除数和几乘得被除数,找到对应的口诀“几几多少”,就可以正确算出商是多少了。
▍流程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组,集体核对。
(2)交流:观察比较两道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乘几得9,9除以3就得几,要用同一句口诀算)在与最下面的口诀联系看看,有什么发现呢?
(3)第二组有这样的规律吗?你能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吗?
(4)小结:求商的时候可以看除数想乘法,看它乘几得被除数,找到对应的口诀,求出商是几。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进行比赛,一组一组完成。
(2)比一比,谁算得快,介绍自己的方法。
你发现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根据乘法算式可以算几道除法算式?
(3)你能举例说说看吗?
同桌互相说,一人说乘法算式,另一人说相关的除法算式。
(4)小结:算除法时,只要想和除法算式有联系的乘法算式、找到口诀,就能很快求出商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三组算式,让学生说说想和几有关的乘法口诀。
每组题指名学生依次看算式,口答得数,选择几道说说用的哪句口诀。
(2)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答商是几。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选择两题说一说思考过程。
5.做“想想做做”第5题、第6题
(1)观察题目,说说每题的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和结果。
(3)检查列式和得数,追问:第5题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第6题为什么用除法算?
学生口答结果。
(4)小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问题的意思思考计算方法。如果是把一共多少按几份平均分,或者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就都用除法算。
▍流程五: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的乘法口诀求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或觉得困难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