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四元设计表
设计者:此永卓玛 设计时间:2013年10月22日
项目 概 要 部 分
课题 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材 数学 学科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第十三单元 课题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证明。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猜想、论证,发展了合情推理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同时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2、在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任务分析 1.本节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有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导、性质的应用,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2.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3.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性质1证明中辅助线的添加和对性质2的理解。
预习设计 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相等的两边叫 ,另一边叫 两腰的夹角叫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2、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3、把活动中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4、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简写成“ ”)性质2 等腰三角形 、 、 互相重合。
产出 学生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解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教学准备提示 1.教具:长方形纸,剪刀,幻灯片、尺子。2.学具: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环节 时间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学习指导(教师活动) 内容和目标提示
复习5分钟 [活动一]细心观察1、学生观察图形,找出共同特点:都是等腰三角形。2、回顾知识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所夹的角叫做底角。 1、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 2、教师板书课题 【 13.3.1等腰三角形】3、在多媒体上出示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标出相应的名称。 为进一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好充分的准备。
导入新课3分钟新课教学25分钟课堂练习6分钟小结3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 【活动二】动手操作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后,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发现三角形ABC中AB=AC,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活动三】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码吗?把剪出的等腰三角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学生反复折叠等腰三角形,通过观察,讨论发现结论,并填写上表。根据表格所填内容,学生尝试总结等腰三角的性质。角:①∠B=∠C →两个底角相等②∠ADB=∠ADC →AD是底边BC上的高③∠BAD=∠CDA →AD为顶角∠BAC的平分线。边:④BD=CD →AD为底边BC上的中线由此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活动四]小组讨论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1学生分析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并转化为数学符号已知:如图△ABC中,AB=AC求证:∠B=∠C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由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来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来证明∠B=∠C经过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得出三种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角平分线作底边上的高线【活动五】小组讨论思考: 由△BAD ≌ △CAD,除了可以得到∠ B= ∠C之外,你还可以得到那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得到∠BAD=∠CDA,∠ADB=∠ADC,从而AD⊥BC。由BD=DC得到AD为△ABC的中线,这也就证明了性质2.【活动六】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学生首先解决以下问题:1、图中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ABC △ABD △BCD2、有哪些相等的角?∠ABC=∠ACB=∠BDC ∠ A=∠ABD3、这两组相等的角之间还有什么关系?∠BDC=2∠ A ∠ABC+∠ACB+∠ A=180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交流,并将解题过程写在小黑板上。【活动七】小试牛刀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哪些收获?学生总结[活动九]布置作业课本第77页练习第1、2、3题 教师指导学生折叠、剪纸。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操作过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能否发现三角形的特点。1.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等腰三角形沿折痕折叠的过程,给出研究问题让学生思考: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②折叠过程中重合的线段和角有哪些 2.教师通过表格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板书等腰三角形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 (2)用数学语言表达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 (3)证明性质1的方法和书写过程.(4).总结应用性质1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对称性寻找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在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证明过程并讲解。教师强调:(1)三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要选最简单的方法;(2)利用性质1的前提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性质1的证明过程就可以继续证出性质2的正确性.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性质2的应用必须以等腰三角形为前提.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上证明发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就是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在学生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后,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此题,在解此题过程中可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并巡视。师生共同批改各小组的解题过程,之后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正确的解题过程。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题目。教师适时的引导并讲解。教师补充总结.注意本节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2)辅助线的添加方法;(3)使用性质2应以等腰三角形为前提. 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历自己去操作、实验、发现,认识数形结合的美妙,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电脑演示折叠的过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关系,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性质的证明,使学生加深了对辅助线的理解,培养学生完整的推理证明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学会总结、反思.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本节知识,并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
板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性质论证添加辅助线的方法:①作底边上的中线②作顶角的角平分线③作底边上的高线例1、…………………解:
达标作业5分钟 课本第77页练习第1、2、3题
课后反思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