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3.3.1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新知导入
我们知道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腰
腰
顶角
底角
底角
底边
在前面学习轴对称图形中,大家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能否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新知讲解
知识点1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探究
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
A
B
C
D
AB=AC
等腰三角形
新知讲解
【思考】△ABC 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A
C
D
B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新知讲解
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
C
B
D
AB与AC
BD与CD
AD与AD
∠B 与∠C
∠BAD 与∠CAD
∠ADB 与∠ADC
【思考】由这些重合的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说一说你的猜想.
新知讲解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猜想
A
B
C
【思考】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呢?
可以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来证.
新知讲解
已知: 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 ∠B= ∠C.
A
B
C
D
证明:
作底边的中线AD,则BD=CD.
AB=AC ( 已知 ),
BD=CD ( 已作 ),
AD=AD (公共边),
∴ △BAD≌ △CAD (SS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BAD和△CAD中
方法一:作底边上的中线.
还有其他的证法吗?
新知讲解
已知: 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 ∠B= ∠C.
A
B
C
D
证明:
作顶角的平分线AD,∠BAD=∠CAD.
AB=AC ( 已知 ),
∠BAD=∠CAD ( 已作 ),
AD=AD (公共边),
∴ △BAD ≌ △CAD (SA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方法二:作顶角的平分线
在△BAD和△CAD中
新知讲解
由△BAD≌ △CAD,除了可以得到∠B= ∠C之外,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解:∵△BAD≌△CA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易得BD=CD,∠ADB=∠ADC,∠BAD=∠CAD.
又∵ ∠ADB+∠ADC=180°,
∴ ∠ADB=∠ADC= 90° ,
即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顶角∠BAC的角平分线、底边BC上的高线 .
A
B
C
D
【想一想】
新知讲解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A
C
B
如图,在△ABC中,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即:等腰三角形
顶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高线
底边上的中线
具备其中一条
另外两条成立
新知讲解
A
C
B
D
1
2
∵AB=AC, ∠1=∠2(已知),
∴BD=CD,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B=AC, BD=CD (已知),
∴∠1=∠2,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B=AC, AD⊥BC(已知),
∴BD=CD,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数学语言:如图, 在△ABC中,
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和证明过程中“折痕”“辅助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巩固练习
1、 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
72°
30°
【课本P77 练习 第1题】
巩固练习
【课本P77 练习 第2题】
2.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 AD是底边BC上的高. 标出∠B,∠C,∠BAD,∠DAC的度数,并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
巩固练习
【课本P77 练习 第3题】
3.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例题讲解
A
B
C
D
例1 如图,在△ABC中 ,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1)找出图中所有相等的角;
(2)指出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A=∠ABD,
∠C=∠BDC=∠ABC;
△ABC,
△ABD,
△BCD.
例题讲解
A
B
C
D
解:∵AB=AC,BD=BC=AD,
∴∠ABC=∠C=∠BDC, ∠A=∠ABD.
设∠A=x,则∠BDC= ∠A+ ∠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 .
解得x=36 ° .
∴在△ABC中,∠A=36°,∠ABC=∠C=72°.
x
⌒
2x
⌒
2x
⌒
⌒
2x
在含多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中求角时,常常利用方程思想,通过内角、外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求解.
例题讲解
例2 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
(1)如图①,若AD=AE,求证:BD=CE;
(2)如图②,若BD=CE,F为DE的中点,求证:AF⊥BC.
图②
图①
例题讲解
证明:(1)如图①,过A作AG⊥BC于G.
∵AB=AC,AD=AE,
∴BG=CG,DG=EG,
∴BG–DG=CG–EG,
∴BD=CE;
(2)∵BD=CE,F为DE的中点,
∴BD+DF=CE+EF,
∴BF=CF.
∵AB=AC,∴AF⊥BC.
图②
图①
G
在等腰三角形有关计算或证明中,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
课堂总结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对等角
三线合一
注意是指同一个三角形中
注意是指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中线才有这一性质.而腰上的高和中线与底角的平分线不具有这一性质
易错点拨
(1)求等腰三角形角的度数时,如果没有明确是底角还是顶角必须分类讨论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角平分线指的是“顶角平分线”
随堂练习
1.等腰△ABC中,AB=AC,∠A=30°,则∠B=( )
A.30° B.60° C.75° D.85°
C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A.80° B.20°
C.20°或80° D.50°或80°
C
随堂练习
3.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D=AC=BD,求∠B的度数.
解:∵AD平分∠BAC,∴∠BAD=∠CAD.
∵AD=AC,∴∠ADC=∠C.
∵AD=BD,∴∠BAD=∠B.
设∠B=x,则∠BAC=2∠BAD=2x,
∠C=∠ADC=∠B+∠BAD=2x,
∴∠B+∠BAC+∠C=x+2x+2x=180°,
解得x=36°,∴∠B=36°.
随堂练习
4.如图,在△ABC中,AB=AC,E在CA的延长线上,∠AEF=∠AFE,求证:EF⊥ BC.
证明:作AD⊥BC,垂足为D.
∵AB=AC,∴∠BAC=2∠CAD.
∵∠AEF=∠AFE,∴∠BAC=∠AEF+∠AFE=2∠AEF.
∴∠CAD=∠AEF,∴AD∥EF.
∵AD⊥BC,∴EF⊥B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