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8 23:0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能够从相关史料和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能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明清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能够体会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联,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明清经济、思想的新发展。
难点:理解明清社会在时空背景下的历史地位和困境
三课前预习、
1.小说和戏曲
原因 城市____繁荣;社会____活动丰富;____进一步普及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罗贯中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了____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____小说,开创了____的写作体裁
明朝中期 吴承恩的____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吴敬梓的____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的____ 是我国____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曲 传奇 代表作家有明朝____和清朝____等
昆曲 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被称为“百戏之祖”。
京剧 ____年间形成的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2.小说与戏曲繁荣的背景
(1)______繁荣。
(2)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3)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3.西方科技的传播——西学东渐
(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
(2)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_____等。
(3)表现
①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_____,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_____、李之藻、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_____》《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_____,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擅长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4.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表现
经济发展 农业 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高产粮食作物____推广种植,提高了____。____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民兼营产品____或相关____
手工业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____使用____劳动进行生产。
商业 ①美洲等地的____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____和____发展,有利于____的集聚;(白银成为主要货币)②形成了商人群体,如____;③以____为主的____兴起。
经济局限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____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____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与转型
5.陆王心学的产生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概述
①概念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____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②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____”,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践行,这样就能达到圣贤境界。
(3)评价
①强调____,激励人们____;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
②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6.重要科技著作
(1)①代表:李时珍____、徐光启____、宋应星____。
②特点: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技进行了____。
(2)徐宏祖的____是一部____名著。
四自我检测
1.下表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C.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D.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四乡农家已精于机丝绫绸之业,江苏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农家都以绫绸为业。明末盛泽镇盛况空前,“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这一盛况主要反映(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B.长途贩运贸易较发达
C.江南工商业市镇兴盛 D.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
3.明朝中叶,福建泉州农民“往往有改田种甘蔗者”,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一带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闽、粤地区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的种植也成为农户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这种现象反映了明朝( )
A.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D.农民饮食结构重大改变
4.正德元年,王阳明贵州龙场得道;嘉靖六年,阳明赴广西平叛,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被后世誉为天泉证道。据此可知四句教法旨在( )
A.宣扬知行合一 B.强调格物致知 C.阐明心性关系 D.提倡经世致用
5.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常用于描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一带被视为当时的鱼米之乡的情景;到明代万历年间,已有“(荆楚)鱼粟之利遍天下”的说法,明末甚至出现“吴以楚食为天”的说法。这一变化缘于( )
A.湖广地区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B.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
C.西方殖民势力对江浙的侵扰 D.区域性产业分工的深入发展
6.乾隆时期,规定“凡有司招商开矿,得税一万两者,准其优开。开矿商民上税三千两至五千两者,酌量给予顶戴”。这表明,当时( )
A.对矿业实行专卖制度 B.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C.对商民征税力度加大 D.鼓励官民发展矿业
7.冯梦龙短篇小说“三言”大卖,激起了出版商野心。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这反映了当时( )
A.商人文化眼光敏锐 B.短篇小说市场广阔
C.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D.市民阶层精神需求
8.明末清初,反对专制暴君,公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9.明清时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传统手工业从耕织结合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行业,其中以棉纺织业为典型。此外,在传统技术条件下,手工业者对政府的人身隶属有所削弱,以民间市场为销售对象的专业性手工业兴起。这表明明清时期( )
A.雇佣劳动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B.封建经济基础趋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产业革新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弱化
10.史载,明清时期,山东峄县和滕县植棉较盛,“木棉转鬻四方,其利颇盛”,“与商贾贸易,甲于.诸省”。峄县盛产各种果品,山区出现了“千树桃杏”的专业果品户;干鲜果品在台儿庄运河码头“每岁为他商预出值,鬻江南而厚贾利”,“衣食皆仰给焉”。这反映出( )
A.运河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B.运河沿岸城镇商业贸易繁荣
C.农业商品化区域化发展趋势 D.山东地区经济发展领先全国
三课前预习
1. 商品经济 娱乐 文化知识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长篇白话 章回体 《西游记》 《儒林外史》 《红楼梦》 古典现实主义 汤显祖 孔尚任 道光
2.城市商品经济
3. 利玛窦 西方科学书籍 徐光启 几何原本 测绘技术
4. 玉米、甘薯 粮食总产量 ②经济作物 初级加工 副业 开设工场。 自由雇佣 白银 长途 大额贸易 商业资本 徽商和晋商 经济功能 工商业市镇 小农经济 专制统治
5. “致良知” “天理 主观能动性 奋发立志 平等和叛逆色彩。
6.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总结 《徐霞客游记》 地理和地质学
四自我检测
1.D
2.C
3.B
4.A
5.D
6.D
7.D
8.D
9.C
10.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