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9课 辛亥革命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9课 辛亥革命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8 23:1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辛亥革命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能够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把握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革命的具体情况,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土崩瓦解。
史料实证:能够运用相关史料,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进一步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历史解释:认识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与局限性,进一步理解革命的艰难性、复杂性与长期性。
唯物史观:通过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种种努力的视角阐述辛亥革命的发生与帝制的终结、建立民国的艰辛,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的必然过程。
家国情怀:感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信念、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与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革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
三课前预习
1.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诞生共和制度: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②原则:以主权在民、____为原则
③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④作用:是中国历史上____,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辛亥革命
背景
(1)民族危机:1901年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组织基础:兴中会、________成立。
(3)军事基础:________。
(4)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平均地权。
(5)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宣传,“________”的提出。
(6)客观条件:“________。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________。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________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产生。
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的威胁利诱:攻陷汉口、汉阳,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革命党人和议;对清政府施压。
②英国等列强的支持。
③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________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做大总统。
(2)结果
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②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11日。
(2)制定机构:________。
(3)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①________;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⑥________。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评价:
(1)性质: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革命。
(2)功绩
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建立起共和政体。
②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④风俗文化:促使思想文化和________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3)局限
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________、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________的领导。
易错陷阱:
(1)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2)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
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知识点135】
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____”、“____”、“____”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4.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1)袁世凯的优势:①得到列强支持;②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③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____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④孙中山的妥协;⑤以南方革命党的____对清政府施压。
(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____》,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3)结果:____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袁世凯的手中。
5.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1898年,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最终失败。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清末新政: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1901年初,清政府宣布实行________。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3)民国的改革:南京临时政府和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结果 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影响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 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________、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败因 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_______、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四自我检测
1.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I2),清王朝最后-位皇帝,中国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最后一位承绪封建法统的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正式颁布退位诏书,此诏书( )
A.实现了国家政权和平交接 B.具备了宪法和法律的性质
C.宣告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 D.是各方面力量博弈的产物
2.下图为画家潘达微于1905年发表的漫画《依样画葫芦》,该漫画( )
A.嘲讽了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施行 B.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影响巨大
C.表达了反对君主制的坚定立场 D.体现了立宪与君主制度不相容
3.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一向仇视革命的广西巡抚在全副武装的革命志士及新军将领的“说服”下,一跃成为新政府的领导人;同盟会广西支部部长未能在新政府获得-官半职甚至连在广西都督府成立大会上发言的资格也没有。这最能说明( )
A.清朝的领土已四分五裂 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C.辛亥革命潜伏失败隐患 D.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宋教仁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称:“美利坚合众国之制度,当为吾国他日之模范。”1912年3月,有同盟会成员指出:“政党内阁其主义在取强有力之政府,吾国采法国制,则总统立于内阁之外,不与内阁同肩其责。”这一说法得到革命派的广泛赞同。对材料解释合理的是( )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引发民众不满 B.列强竭力干涉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C.革命党人意图调整政体维护共和制 D.欧美宪政经验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5.袁世凯在清帝退位后致电临时政府,“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亲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袁世凯通电旨在( )
A.淡化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巨大历史功绩
B.表明推翻君主专制和杜绝复辟帝制的决心
C.认同共和制为世界潮流,最有利于中华民国发展
D.提高自己在民国创立中的地位来获取政治资本
6.据统计,自辛亥革命爆发至1913年4月,仅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七地就有政党社团数量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271个,成为民众议论政治形势、关心国家命运和进行政治沟通的平台。这表明辛亥革命( )
A.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7.民国七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结束 B.民主共和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没有办法开启民智 D.专制遗毒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
8.如图为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目录。据此可知此时一、诸论二、正文第一章女子之道德第二章女子之品性第三章女子之能力第四章女子教育之方法第五章女子之权利第六章女子参与政治第七章婚姻进化论三、结论
A.维新思想影响深远 B.女子权利得到保障
C.民主科学成为主流 D.传统思想渐趋改变
9.1901年1月、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发布《变法上谕》。开篇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从材料可得知( )
A.不会彻底变革生产关系 B.慈禧对戊戌变法态度转变
C.“西学东渐”影响有限 D.变法图强已成为时代主题
10.针对这一事件,《英国画报》以《西方文明正在锤打束缚中国的锁链》为题予以报道,介绍了从汉口乘“江水”号轮船逃往上海的难民的情况,而《泰晤士报》明确报道:“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府的起义……不是针对外国人的。相反,各方都尽力和外国修好。”据此推知,该历史事件( )
A.满足了农民均分土地的愿望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D.导致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 平等自由 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创立民国 三民主义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 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清帝 袁世凯 临时参议院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民族民主 君主专制制度 民族资本主义 民主共和 社会风俗 科学的革命纲领 革命政党
3. 民族 民权 民生
4. 统一 共和要求 清帝逊位诏书 1912
5.“新政”
6. 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 民族独立 革命纲领
四自我检测
1.D
2.C
3.C
4.C
5.D
6.B
7.D
8.D
9.A
10.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