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一学期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该实验能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
C.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2.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3.下列对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静置沉淀
4.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5.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硬水
B.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
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6.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是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
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5mlL水和5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 微粒间存在间隔
A.A B.B C.C D.D
7.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
8.下列洗涤方式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A.用炉具清洁剂除去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去下水管道里的铁锈
9.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氨水 B.汽水 C.冰水 D.糖水
10.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11.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
B.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
12.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13.实验室有一瓶稀盐酸,欲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取200g样品于烧杯中,先加入12.5g大理石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固液混合物208.1g,再继续加入25g该种大理石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211.2g,则该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4.6% B.3.65% C.7.3% D.10.95%
14.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5.下列实验均与水有关,其相应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化学变化 B.净化后可得纯水
C.证明水的组成 D.氢气验纯
二、填空题
16.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___反应的化方程式为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组成的;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
17.学习化学需要及时归纳总结,如图是常用的关系归纳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甲是空气,乙、丙、丁是干燥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位的气体,则乙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得到丙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是乙和丙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空气中丁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空气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
(2)若甲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乙可以分解成丙,则乙是_________________,物质氯化钠由丁构成,溶解在水中得到许多能自由移动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3)若甲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乙是烧杯,丙是漏斗,则丁是_________________(仪器名称),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过滤后得到的水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原因即可)
18.泾河和渭河都是黄河的支流,也是城市饮用水的重要来源。泾河水清,渭河水浊,两河交汇,成天下奇观,这也是“泾渭分明”的由来。泾河水的物质类别是__,将渭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
19.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___水中的杂质。
(2)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______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3)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硬水中含较多的Ca2+、Mg2+,常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0.小华在饮用碳酸饮料时。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他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表示)。
三、实验题
21.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硫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 _____ (填“左”或“右”)管溶液呈红色。
(2)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是 _____ ,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现象 _____ 。
22.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小芳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甲锥形瓶内发生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
②由图I分析可知:曲线_____(填“①”或“②”)表示无二氧化锰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③用图II装置收集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填“x”或“y”)导管口处。
(2)图III为电解水制氧气的装置图,气体b在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图IV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B
6.A
7.B
8.B
9.A
10.D
11.D
12.B
13.C
14.B
15.C
16.(1) 8:1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肥皂水 D (3) 用洗菜水浇花
17.(1) N2 粮食保护气等 分离液态空气 沸点 0.94% 混合物
(2) 分子 Na+ Cl-
(3) 玻璃棒 引流 滤纸破损等
18.(1) 混合物 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吸附杂质使杂质沉淀(合理即可) (2) 吸附/吸附作用(合理即可)。
19.(1)吸附
(2) 过滤 引流
(3)煮沸
(4)肥皂水
20.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打开饮料瓶塞,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
21. (1) 左 (2) 硫酸钠 H2SO4
22. (1) ② x (2) 正 ②③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