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一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4分,共68分。)
1.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时收集的关键信息,由此可知,他们参观的早期人类代表是( )
A.河姆渡居民 B.元谋人 C.半坡居民 D.北京人
2.右图为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北京人制作这些石器主要是用来( )
A.狩猎采集 B.人工取火 C.从事农耕 D.建筑房屋
3.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4.上古时期,人们“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这种状况的改变主要得益于( )
A.使用打制石器 B.狩猎和采集 C.发明磨制石器 D.懂得使用火
5.2022年冬奥会于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某国外代表团在此期间曾去参观中国境内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他们去的是( )
A.元谋人遗址惇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人遗址
6.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7.考古学者发现,位于河北、山西交界处的许家窑遗址是目前全世界出土石球最多的旧石器遗址,这些石球可能被用于狩猎远处的动物。据此推测合理的是,许家窑人( )
A.生产生活与北京人相似 B.已经能够从事农业生产
C.会使用不同种类的陶器 D.尚未能过上定居的生活
8.距今5 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文化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其居民的墓葬里面,有些人的陪葬品很多,有些人的陪葬品很少甚至没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贫富分化的出现 B.私有制的出现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生产力的发展
9.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器内壁较粗糙。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
A.北京人的发现惇 B.半坡遗址发掘
C.青铜工艺成就 D.铁制农具出现
11.某城市为打造旅游品牌,面向社会开展了“我为家乡代言”的明信片设计征集活动。下图为其中的一幅设计稿。据此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北京 B.余姚 C.西安 D.武汉
12.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惇 D.石器制作技术
13.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
14.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89%。该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 )
A.早期猿人 B.半坡遗址 C.人文初祖 D.禅让制度
15.历史传说中蕴含着很多历史信息。相传教民耕种,传播农业技术,为民治病,遍尝百草的英雄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16.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
17.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二、非选择题(32分)
18.(20分)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原始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围绕着“原始农耕生活”这个主题,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文物、休会先民智慧】
(1)文物记载历史。分别简述下列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6分)
任务二【建筑、解读房屋特色】
(2)从自然环境、气候状况,分析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分别建造上图所示房屋的原因。(6分)
任务三【词汇、阐释原始农业】
(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请以“工具、作物、文明”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8分)
19.(12分)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及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1965年5月,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了两颗170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
材料二:1952年发现的半坡遗址中,先后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各种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为主,花纹简练朴素。
材料三:1973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等遗存。
——以上三则材料摘编自《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用书》
(1)阅读材料一,观察下面示例:
发现:一些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
推论:元谋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
请仿照以上示例,结合材料二、三的内容,完成有关推论。(8分)
材料二:
发现: 。
推论: 。
材料三:
发现: 。
推论: 。
(2)以上材料反映出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哪一种主要方法 (4分)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B 6.A 7.A 8.D 9.C 10.B 11.C 12.D 13.A 14.C 15.B 16.A 17.A
18.答:(1)图一:猪纹陶钵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说明了河姆渡人已经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技艺。
图二: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出土,说明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且为最具特色的彩陶。图三:贾湖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说明8 000多年前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制作乐器。图四:说明河姆渡人会制作骨耜,会用这种劳动工具挖土。
(2)图五是干栏式建筑,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建筑利于通风、防潮、防虫蛇。图六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这里干旱、风沙大,气
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既可以抵挡风沙,又可以取暖,冬暖夏凉。
(3)题目:工具、作物、文明
论述: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他们用骨耜、石斧、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从事原始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稻,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这些农作物的人工栽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9.答:(1)粟和蔬菜籽粒、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彩陶
半坡人种植粟、蔬菜等,饲养家畜,制作彩陶
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骨骸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建造房屋、使用骨耜、饲养家畜
(2)考古、化石、遗迹、遗址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