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脚底脚内侧运球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足球脚底脚内侧运球》
一、教材简析:
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本,足球是其中的主要教材,贯穿初中三年,初中生通过足球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初中足球教学要学生在体验足球的乐趣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足球的能力,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与技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行为参与足球锻炼。在我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大背景下,结合足球运动综合的锻炼价值,全面的育人功能,足球是最适合初中生的运动项目之一。此次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脚底脚内侧运球技术,根据教材的编排,本课时是应为七年级足球教学第二课时,是在足球的基础球性球感学习后,进阶学习的基础运球技术的内容。教材中的足球基础技术相关内容较为粗浅,文字表述不细致,插图也不多,达不到让学生能自学,细学的目的,本人结合本校体育活动的总体设计:七年级上期体育教学活动主要以跑操为主;七年级下期主要进行班级拔河赛;八年级上期是班级足球赛,八年级下期是班级绑腿跑比赛,九年级上期是班级篮球赛,九年级下册则是毕业远足远行活动。故而我校足球课基本安排在八年级,由足球专业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足球技术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在本课的设计中,运用了足球教材丰富的竞技体育属性,不仅使学生体验了足球运动的乐趣,更在足球运动中收获了团结协作的同学情谊,以及用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而且为学校竞技化项目的教学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作为该课程学习的主人,他们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对足球基础运球技术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在学习方法上已有了很大转变,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具有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自控能力。这也是本课教学必备条件;他们的兴趣是一种课程资源,随着近年来我校足球队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多,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员不断出现,为高中输送大量人才前提下。这些高水平运动员成为我校学生心目中的明星,体育课上学了足球技术的学生经常会到操场看校队足球运动员训练,和运动员交流足球技术及心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会课上所学技术;他们的个体差异性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技术掌握的能力存在着一定差异。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过程完全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三、教学设计: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的教学在结合我校实际和八年级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课程资源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使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实到教学层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对足球教材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实用性出发,减低学生学习门槛,增加学生学习欲望,给本课内容成功实施创造先决条件
2、通过有效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和崇拜心理与足球脚底脚内侧运球技术教学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的与身边“高手”的差距,便能时刻提醒使学生,使得本课教学重点能深入人心。
3、通过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帮助学生寻找练习诀窍、充分调动利用学习资源;给学生设计恰当的练习形式,形成有效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足球中运球的几种常用动作,基本掌握脚底、脚内侧运球的动作要领,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发展学生腿部的力量、灵敏性和全身的协调能力,使70%以上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脚底脚内侧的运球技术包括(运球时正确的触球点、脚型和脚上的触球部位)。
3、情感目标(德育目标):在学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意志品质,在练习和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的触球点、脚型和脚上的触球部位
教学难点:运球时重心的控制及动作的协调性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教学上运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讲解法,示范法,领做法,提示法,纠错法,对比法,口令法,竞赛法,游戏法等,让学生全面细致高效的学好本课技术动作。例如在课的开始阶段,就用到讲解法介绍足运动和本课内容和目标,热身环节讲解法示范法同时使用, 每个热身动作在变换的时候给与领做法和提示法,可以让学生尽快的模仿跟做,达到让学生快速有效的热身的目的,在基本部分的时候辅以鼓励性的教学语言,尽量简洁明快风趣的措辞,提升课堂轻松愉悦的练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足球运动体验,该阶段多种教学方法复合使用,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中来。例如在教原地基础运球动作的过程中就同时用了讲解法,提示法,领做法,口令法,对比法和纠错法,后面分组练习的时候则是口令法提示法纠错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尽量多练,除了眼睛脑子要学会动作,更重要的是身体也要学会动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用的是模仿练习法,自主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以及合作练习法
七、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为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本节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给予学生有序练习的时间、空间、多种练习形式。在分组上,实固定分组,安排每组人员男女生总数和比例都一致,并制定一名责任心强的组长,便于课堂的管理跟组织,在活动范围上,给每一组划分了两个标志筒,在分组练习之前标志筒不必调制位置,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观察其他同学动作做的怎么样。而到了游戏环节的时候只需安排每组组长行动调整标志筒白好游戏区域,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实现课堂组织的便捷性以及流畅性,还能便于教师观察巡回指导。
八、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器材借取,区域设置。
2、开始部分——课堂常规3分钟,热身活动7分钟。
3、基本部分——示范讲解本课动作及要领3分钟,在老师带领下练习上述技术动作6分钟,分组行进间练习11分钟。竞赛游戏10分钟
4、结束部分——放松整理,点评总结5分钟。
本堂课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40次/分钟。练习密度:55%~60%。
说课完毕,谢谢,才疏学浅,如有不妥之处勿怪。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