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喀斯特地貌(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喀斯特地貌(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7 07: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1.通过图像等资料描述喀斯特地貌的形态特点。
2.通过图像等资料分析说明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一、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伴随的机械作用以及重新沉淀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为什么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南方呢?
(一)概况 1.概念
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
数亿年前
中国南方还是一片汪洋
大量海洋生物的钙质骨骼
以及其他碳酸盐类物质不断沉积
形成了总厚度达10千米的碳酸盐岩地层
之后
沧海桑田、汪洋成陆
巨厚的碳酸盐岩从海底抬升为陆地
加上中国南方气候湿热
每年1000-2000mm的降雨不断落下
水流流量大、流速快
水中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
发生化学反应
碳酸盐被溶解
并随着流水流走,重塑地表。
CaCO3+CO2+H2O=Ca(HCO3)2
CaCO 3 + CO2 +H2O Ca(HCO3)2
(地表)溶蚀
(地下)沉积
3.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
(1)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广布
(2)岩石具有一定的裂隙和孔隙,利于地表水渗透到地下,发生溶蚀作用
(4)地形坡度大,水体流动性强
2.原理
(3)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4.主要分布地区
广西、贵州、云南等我国西南地区。
(二)类型
1.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石牙、石林
溶沟是地表水沿着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牙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石林是高大的石牙。
重庆万盛石林
云南石林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谷地或洼地。有的洼地面积大,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二)类型
1.喀斯特溶蚀地貌
峰丛、峰林、孤峰
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为峰林,峰林是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
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广西喀斯特峰丛
桂林漓江两岸喀斯特峰林
云南罗平峰林
云南普者黑喀斯特峰林
当峰林继续溶蚀,许多山峰消失无踪,广袤的岩溶平原上有时会只留一座山峰,为孤峰(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喀斯特孤峰
当然,溶蚀不止发生在地表,还有地下。。。
1.喀斯特溶蚀地貌
(二)类型
溶洞、天坑
南方充沛的降水、地表水通过各种缝隙、孔洞进入地下,发生溶蚀形成溶洞。
溶斗是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溶斗发生坍塌,形成天坑。
广西乐业溶洞
重庆奉节小天坑
如果天坑四周岩壁溶蚀坍塌,还会形成天然的桥梁,“天生桥”
广西江洲天生桥
广西桂林象鼻山
原本溶解了Ca(HCO3)2的水,在合适的条件下,碳酸盐析出并再次沉淀为固体,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沉积地貌景观。
2.喀斯特沉积地貌
(二)类型
CaCO 3 + CO2 +H2O Ca(HCO3)2
(地下)沉积
(地表)溶蚀
石笋
钟乳石
石柱
在适宜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导致碳酸钙沉积,形成钙华。
四川黄龙的钙华
2.喀斯特沉积地貌
四川九寨沟五花海
土耳其棉花堡
总结喀斯特地貌类型:
分类 代表性形态 成因
地表 石芽、峰林、峰丛、孤峰、残丘、石林
溶沟、洼地、谷地
地下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溶蚀
沉积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溶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2.该景观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
A
3.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B
在南方广阔的喀斯特区域并不都是像普者黑、桂林等地那样的田园生活。
重新认识喀斯特地貌给这些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提示: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河湖)、土壤、植被
1.地形地质地貌: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
2.水文:溶斗裂隙发育,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暗河
4.植被覆盖率低
3.土壤:土层浅薄贫瘠
(四)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生产、生活)的影响
利:
弊:
1.自然景观奇特,旅游资源丰富,利于旅游业发展
2.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3.坝子土层深厚肥沃,可作农业基地
4.矿产资源丰富
5.有些溶洞可作地下工厂和地下仓库
6.部分洞穴可作地下水库,用于发电灌溉
农业
平地少、土层浅薄贫瘠
地表水缺乏,旱灾发生频率增加
交通等工程建设
地表崎岖不平
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工程建设难度大
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等),地质灾害频繁
生态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石漠化,土地退化;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探究一:湿润气候下的特殊干旱现象---留不住的地表水
地势崎岖,坡度大,地表水流失快;岩石多裂隙,地表水容易下渗,导致地表径流缺乏(少河流湖泊);土层薄,持水能力弱;经济落后,缺少储水设施。
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Rock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云贵高原石漠化严重。
探究二:石漠化---留不住的地表土壤
石漠化产生的原因:
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集中
地形:山高坡陡
水文:径流速度快,流水侵蚀搬运强
岩石:石灰岩广布,易溶蚀,成土过程极慢
土壤:土层薄且贫瘠,分布不连续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易遭破坏
人口数量多素质低;
毁林开荒、陡坡耕种、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等不合理开发建设
植被破坏
石漠化
水土流失
(1)加强交通建设,建设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促进旅游业发展。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移民。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4)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
(五)喀斯特地貌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道路阻隔,闭塞落后再加上生态脆弱,喀斯特地貌区经济落后
超级风景中的超级工程
贵昆铁路
天生桥大桥
超级风景中的超级工程
贵昆高铁北盘江大桥,高铁列车正在通过
贵州平塘大窝凼喀斯特天坑中建成了“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超级风景中的超级工程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