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论教养》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论教养》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7 10: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9 论教养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走近作者
生难字
贸然( ) 涵养( ) 恪守( ) 允诺( )
箴言( ) 妨碍( ) 汲取( ) 汤匙( )
尴尬( ) 附庸风雅( ) 疲惫不堪( )
大发雷霆( ) 矫揉造作( ) 絮絮叨叨( )彬彬有礼( ) 持续不懈( ) 自吹自擂 ( )
预习测评
mào
hán

nuò
zhēn
ài

chí
ɡān ɡà
yōnɡ
bèi
tínɡ
jiǎo róu
xù dāo
bīn
xiè
léi
词语解释
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形容非常疲乏。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贸然】
【典范】
【疲惫不堪】
【彬彬有礼】
【大发雷霆】
【漠不关心】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严格遵守。
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随心所欲】
【涵养】
【一意孤行】
【自吹自擂】
【恪守】
【自持】
【矫揉造作】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
现也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附庸,古代指附属在诸侯大国下面的小国,
引申为从属的地位或依赖的关系;风雅,
原指《诗经》中《国风》和《大雅》《小雅》
,借以形容风流,儒雅。泛指为了装点门面而
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扭捏,羞惭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
含羞做作的样子。
【侧目而视】
【随机应变】
【附庸风雅】
【忸怩作态】
整体感知
1.解题
论教养
论:议论、论说
教养:品德涵养
论题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答: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
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答: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1)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2)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深入探究
1.作者在“论教养”的过程中,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例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无教养”的行为认识不足,作者在“论教养”的过程中,从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教养的具体表现谈起,容易激发读者的共识;再谈“有教养”的表现,意在引导人们提高自己的教养。这样安排顺序,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规律。
2.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关心家庭、亲人的人。
(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3)一个有教养的人 ,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3.文章第13~17段,由“教养”的话题转向了“风度”的话题,说说看,“教养”与“风度”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是指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道德水准。“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从二者之间的内涵来看,“教养”包涵“风度”,“风度”是“教养”的具体体现,个人的教养良好与否,具体表现在个人“风度”是否优雅。
4.作者是怎样论述“风度”的 ?
作者先批驳“优雅风度”即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错误观点,然后阐述自己对“优雅风度”的理解,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有针对性地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尊重别人的感受就是优雅风度的体现,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 。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画线词语的作用。
①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品味语言
②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课堂小结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希望我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