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8 12:4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世纪
19
13
14
15
16
17
18
4
8
9
10
11
12
5
20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古希腊
古罗马
世界古代史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欧洲文明
(西方文明)
亚非文明
(东方文明)
封建时代的欧洲(西方文明)
封建时代的亚洲
(东方文明)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古代印度
中国
日本
阿拉伯帝国
法兰克王国
拜占庭帝国
走向近代
中世纪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结合P59单元导言,回答以下问题:
率先走向近代的是哪个地区?西欧何时开始走向近代?
西欧;13-15世纪;
当时处于什么社会?走向近代表现在哪些方面?
封建社会;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地区联系
走向近代中的“近代”指什么时代?时间范围?
资本主义时代;15世纪末16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近代的主要发展线索是什么?
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世界逐渐打破隔绝,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课程标准: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
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西欧封建庄园
图二
政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图一
奠基、促进
在土地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了西欧封建庄园。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经济;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社会
5世纪 11世纪 15世纪
材料: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
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己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
如何解决越来越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呢?
垦荒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背景
畜力运用
耕作制度发展





(垦殖运动)从11世纪至14世纪中叶,大约持续了三个半世纪的时间。
——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富裕农民
结合P60第一段,新垦区与封建庄园有何不同?
这会对农民、农奴和西欧社会发展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农民自发开垦,成为土地主人;
没有人身依附关系。
按照自己方式耕种;
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权;
农奴:通过货币摆脱庄园束缚;
社会:庄园劳动力短缺,逐渐衰落瓦解。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出现剩余且能自由支配;
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成为财富象征。
垦殖运动
农奴自由
庄园衰落
租地农场
货币关系
提供可租用的土地
提供可雇佣的自由劳动力
生产力发展
土地集中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
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生产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
2.表现:①农业:租地农场的出现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雇佣关系
土地经营者
(富裕农民)
土地所有者
(封建主)
土地劳动者
(雇工)
契约关系
结合P61相关史事,采用租地农场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有何好处?这说明了什么?
好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说明:租地农场这种生产和经营方式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在当时具有优越性。
德比郡若干庄园1363-1520年间雇工队伍的发展 农夫 雇工 农夫 雇工 农夫 雇工 农夫 雇工
总计 105 56 124 83 74 74 50 58
雇工所占% 35% 40% 50% 54% ——M.史密斯主编《土地、血缘关系和生活周期》
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中世纪露天集市
2.表现:②手工业:
中世纪的小作坊
结合P61最后一段和P62:手工业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中世纪分散的手工工场
15世纪,英国许多城市郊区的农民,在自己家中接受呢绒商人的订货,有的将羊毛去污梳理,有的纺线,有的染色,有的织呢,而羊毛商人则收集成品投放市场。
结合P61最后一段和P62:手工业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雇佣关系
集中劳动
分工合作(P62图)
产品面向市场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生产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
③分散的手工工场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工人
商人
提供生产原料
统一生产工具
统一生产地点
彻底的雇佣关系形成
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中世纪印刷工厂
操作印刷机
校对
排版
校对
出卖劳动力
2.表现:
②手工业:手工工场的出现
集中的手工工场
农产品市场化
脱离农业生产
小手工作坊
分散手工工场
生产力发展
3.特点: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新在哪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剥削方式:雇佣关系
②生产方式:生产集中、分工协作、生产效率高。
③经营特点:商品面向市场。
④契约关系
4.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生产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
5.影响: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的社会面貌。
材料: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国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材料反映了农村什么的变化?
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农民和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市民阶级的财富拥有、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其在城市中已有的政治管理经验和民主理念与实践,使他们将这种进行民主政治的能力和意愿带入国会发挥作用,加快了近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
——庞兹《中世纪城市》
材料三: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市民;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
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
控制生产和交换
控制乡村行政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农村:
富裕农民
城市:
市民阶层
社会面貌发展
早期资产阶级
政治地位提高
政治权利扩大
教皇
国王
贵族
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示意图
新的阶级力量
教皇
国王
贵族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结构示意图
农村:
富裕农民
城市:
市民阶层
富裕农民市民阶层(社会)
农业:
租地农场
手工业:
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
早期资产阶级
促进
生产力发展
西欧近代文明曙光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经济)
课堂小结
西欧经济发展
社会面貌变化
推动
西罗马帝国灭亡
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
基督教神学思想统治
大学兴起,
世俗文化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
地理大发现
文艺复兴
近代欧洲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
中世纪的西欧(5C-15C)
宋 元
581
907
1368
隋 唐
960
明 清
古代中国
1300
476
1500
1000
5世纪
11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第7课 第8课
第9课
第14—19课
手工工场
租地农场
第13课
控制生产和交换
控制乡村行政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
促进
生产力发展
农业:
租地农场
手工业:
手工工场
垦殖运动
农奴自由
庄园衰落
土地集中
农产品市场化
脱离农业生产
小手工作坊
分散手工工场
农村:
富裕农民
城市:
市民阶层
富裕农民市民阶层(社会)
早期资产阶级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经济)
政治权利扩大
政治地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