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词背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赏析:“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享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和“故乡月明”,但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名句赏析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所,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主旨理解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词背诵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赏析:“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勾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用以暗喻贾谊被贬的失意,是恰切的。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名句赏析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有诗人的自我在,但又写得不那么露骨,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主旨理解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词背诵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赏析:“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具有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念与依恋。
名句赏析
此诗抒发了诗人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龙颜大怒仅“朝夕”而已;颔联直书“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主旨理解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词背诵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赏析:“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情景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名句赏析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
主旨理解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