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搭石 教案(共2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 搭石 教案(共2课时,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7 13:2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搭石(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汛、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访”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汛期、访友、挽裤、懒惰”等词语。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1.(出示图片)我们看这个美丽的地方,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那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过的小溪,小溪里摆的一排排的石头是什么呢?(同学讨论、发言)2.同学们都说对了,它就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呢?它承载了哪些美德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搭石)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2.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搭石。第二部分(2):主要写人们摆搭石。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略写“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这个“面”,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这个“点”。第三部分(3、4):既描绘了人们走搭石的美好画面,又通过典型事例反映了人们的美好心灵。第四部分(5):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4.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汛期 猛涨 挽裤 间隔 谴责 懒惰 平衡 联结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协调有序 理所当然(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注意读准平舌音“责、所”,翘舌音“绰”,前鼻音“懒”,后鼻音“影、猛、衡、漾”。“间”是个多音字,本文读“jiàn”,组词为“间隔”;它还有一个读音“jiān”,组词为“中间”。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出示生字:汛 访 鞋 挽 隔 懒 惰 稳 衡 协 (1)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加一加:“氵+张=涨”“扌+免=挽”“忄+赖=懒”“十+办=协”换一换:“膈”把“月”换成“阝”就是“隔”,“隋”把“阝”换成“忄”就是“惰”。扩展组词:潮汛 涨潮 懒散(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挽”: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写窄小,右边写宽大一些,且右边是“免”,不要写成“兔”。“衡”:左中右结构,三部写紧凑,中间部分笔画较多,注意写清楚,最右边的竖钩写挺直。6.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谴责:责备;严正申斥。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间隔: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协调有序: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清波漾漾:清澈的水波在微微荡漾。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分钟) 1.教师总结: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或者同学们听。2.学生自由谈谈读课文后的感受。3.布置作业。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是在识记生字新词上,因此主要是以读写为主。在设计课程时,我主要是以和学生一起互动学习为主,适当地进行讲解,力求使学生都能做到会认会写。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对课文的简要介绍,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平凡的事物和简单的事情中蕴含的美,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理解重点语句或段落,试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同时推想人们摆搭石、走搭石时的心理,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相关音频、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生字词。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3.师生评价,导入新课。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是搭石)2.学习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出示句子:“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语来描写老人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3.学习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1)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a.自由读,说说自己的感受。b.发出的嗒嗒的声音像什么?(轻快的音乐)那就让我们和着这轻快的音乐再来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乐齐读)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嗒嗒的声音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c.文中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d.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美丽的,漂亮的)(2)出示句子:“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对我们来说,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呢!你打算以后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做呢?(3)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a.“俯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敬老人,爱护老人)b.从“理所当然”一词中,你明白了什么?(“理所当然”说明在家乡人心中背老人过搭石是很自然、很合乎常理的事情,从中我明白了山里人纯朴热心、敬老爱老的品质。)4.学习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a.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b.作者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作者同时还表达了对故乡纯朴民风的向往,对故乡的一份思念。这份思念就叫乡情。)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5分钟) 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通读课文,一幅幅平凡而生动的画面跃然纸上,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身边的小事,让我们认识到了搭石的价值,感受到了乡亲们像搭石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物美人更美。请你也来仔细观察一下,发现身边的美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以后你打算怎么做?请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语言优美,情感体会到位,条理清晰,环节流畅,重点把握恰当。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启发,引导他们逐层推进,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