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乡愁
余光中
1.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学习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情感的写法,并理解这首诗中的四个意象。
3.感悟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以及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目标
作者及创作背景
余光中,中国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
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1992年之前)他再也没能回到大陆。1972年,在离开大陆整整20多年,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长久积蓄的乡情终于凝结成一首《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1、本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时间顺序,“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对应的是人生四个阶段。
品乡愁
2、诗人在诗中是用什么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乡愁的?
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这些事物各对应着他人生中的哪些遭遇?寄托了他哪些情感?
一枚小小的邮票
小时候到外求学,母子分离
小小的邮票上凝聚了诗人无尽的思念
一张窄窄的船票
长大后为了生活,夫妻分离
船票是承载着夫妻之间眷念的媒介
一方矮矮的坟墓
后来与母亲生死分离
矮小的坟墓寄托了儿子无限的哀愁
一湾浅浅的海峡
现在与大陆可望不可及
浅浅的海峡却阻断了浓浓的乡情
3、这四个意象前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共同突出了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邮票虽小,却牵系着绵长的母子情;船票虽窄,却负载着浓浓的夫妻情;矮矮的坟墓承载着沉重的丧母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游子无尽的故国情,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4.诗歌第四小节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乡诗;第四节画龙点睛,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了。
时间变化
小时候 ——
长大后 ——
后来啊 ——
而现在 ——
具体意象
邮票
表达意思
母子之情
船票
坟墓
海峡
夫妻之情
丧母之哀
恋国之思
个人的
故乡之思
升华
普遍的
家国之情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赏乡愁
1、美在准确、形象的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2、诗中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诗中格律美、音乐美(重章叠句),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写乡愁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
乡愁是一封厚厚的家书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