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导入新课
据新华社2020年11月13日电:在上海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后,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调研。12日下午,他首先来到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考察当地推进长江岸线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随后,习近平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实业救国”、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那么南通博物苑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是谁建立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011版的新课标要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重点):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3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认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难点:
认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 25 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外商近代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建立,随后中国的洋务运动也开始引进西方生产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
(2).产生时间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哪一近代化探索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马关条约》里有关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获得了这项权利。
(3).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外国人开始在华开办工厂,与哪个条约及条款有关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1895年清政府发布的上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状元实业家”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1853年-1926年),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1894年,考取状元。同年七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謇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
捷 报
贵府少大老爷张謇恭应
殿试一甲第一名
赐进士及第
钦点翰林院修撰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大生纱厂大门
大生纱厂车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895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1899年开车生产。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张謇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旧照
大生纱厂保存完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张謇创办的企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4)高潮:“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原因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内因
外因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原因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内因: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5):再度受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外资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是不易,作为一国之政府不但不支持,反而与民争利……大生纱厂顿时转赢为亏,损失巨大,外负债多达400万两。—《张謇和胡雪岩的人生沉浮》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表现: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5):再度受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料公司
相关史事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料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料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争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荣宗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战期间,福新面粉厂获得厚利,企业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庭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卢作孚(1893-1952)重庆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人,袁世凯的财政管家。举办多种实业,有“南张北周”之誉。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近代著名企业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德国 1830年左右
①起步比较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1919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图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上面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你认为在三座“大山”的压力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是什么呢?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有那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有那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木船
马车
变
近代轮船
近代火车
近代电车
近代汽车
木船
轿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进口的一辆汽车-慈禧御用汽车
轮 船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电车、汔车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飞 机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飞机
(1)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起,促使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近代交通工具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清朝梳辫图
剪辫后的溥仪
(1)剪辫子
变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运动——剪开了一条锁链。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山装
西 服(外来)
马褂
新式旗袍
传统旗袍
新式旗袍
(2)易服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翎顶补服
(3)废缠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在称谓上:
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老爷”“大人”等
跪拜礼
(4)变礼仪: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5)、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变化不平衡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①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②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③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随堂演练
C
D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中国近代有一首竹枝词写到:“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材料中的通讯方式是( )
A.无线电报 B.书信
C .有线电话 D.互联网
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