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目标:1.掌握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力学问题等一些实际问题.
2.体会向量是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过程:
一 、新知初探:
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物理问题中常见的向量有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2)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体现在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
二、初试身手:
1.已知平面内四边形ABCD和点O,若=a,=b,=c,=d,且a+c=b+d,则四边形ABCD为( )
A.菱形 B.梯形
C.矩形 D.平行四边形
2.已知△ABC中,=a,=b,且a·b<0,则△ABC的形状为(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3.已知一个物体在大小为6 N的力F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s的大小为100 m,且F与s的夹角为60°,则力F所做的功W=________J.
4.已知三个力F1=(3,4),F2=(2,-5),F3=(x,y)的合力F1+F2+F3=0,则F3的坐标为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1.用向量法如何证明平面几何中AB⊥CD
[提示] 法一:①选择一组向量作基底;②用基底表示和;③证明·的值为0;④给出几何结论AB⊥CD.
法二:先求,的坐标,=(x1,y1),=(x2,y2),再计算·的值为0,从而得到几何结论AB⊥CD.
2.用向量法如何证明平面几何中AB∥CD
[提示] 法一:①选择一组向量作基底;②用基底表示和;③寻找实数λ,使=λ,即∥;④给出几何结论AB∥CD.
法二:先求,的坐标,=(x1,y1),=(x2,y2).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关系x1y2-x2y1=0得到∥,再给出几何结论AB∥CD.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建立在A,B,C,D中任意三点都不共线的基础上,才有∥得到AB∥CD.
【例1】 (1)已知非零向量与满足·=0且·=,则△ABC的形状是( )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E为AB的中点,点F在BC上,且BF∶FC=2∶1,AF与EC相交于点P,求四边形APCD的面积.
变式1.将本例(1)的条件改为(-)·(+-2)=0,试判断△ABC的形状.
2.将本例(2)的条件“BF∶FC=2∶1”改为“BF∶FC=1∶1”,求证:AF⊥DE.
2)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学中的相关问题,一般来说分为四个步骤:
①问题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②建立模型,即建立以向量为载体的数学模型;③求解参数,即求向量的模、夹角、数量积等;④回答问题,即把所得的数学结论回归到物理问题中.
【例3】 (1)一物体在力F1=(3,-4),F2=(2,-5),F3=(3,1)的共同作用下从点A(1,1)移动到点B(0,5).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
(2)设作用于同一点的三个力F1,F2,F3处于平衡状态,若|F1|=1,|F2|=2,且F1与F2的夹角为π,如图所示.
①求F3的大小;
②求F2与F3的夹角.
变式:一条宽为km的河,水流速度为2 km/h,在河两岸有两个码头A,B,已知AB=km,船在水中最大航速为4 km/h;问怎样安排航行速度,可使该船从A码头最快到达彼岸B码头?用时多少?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五、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
(1)若∥,则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 )
(2)若△ABC是直角三角形,则必有·=0.( )
(3)△ABC中,若·+2=0,则△ABC为等边三角形.( )
(4)||=.( )
2.已知作用在点A的三个力f1=(3,4),f2=(2,-5),f3=(3,1),且A(1,1),则合力f=f1+f2+f3的终点坐标为( )
A.(9,1) B.(1,9)
C.(9,0) D.(0,9)
3.已知△ABC是直角三角形,CA=CB,D是CB的中点,E是AB上的一点,且AE=2EB.求证:AD⊥CE.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