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7.1.1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件24页)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7.1.1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件24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1 13:46:08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怎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探究点1
燃烧的条件
新课讲解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知道火是无情的,但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
归纳总结
炒菜
烤火
炼钢
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可以用来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烘干衣物等。
课堂讨论
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例如纸张、木条、红磷、酒精、小煤块、蜡烛能燃烧,它们是可燃物;而泥土、小石头、玻璃等不能燃烧,它们不是可燃物。
2.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吗?
演示实验
实验一
在500mL的烧杯中迅速投入一小块白磷,加入300mL热水,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
白磷
热水
红磷
白磷
现象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和薄铜片上的红磷均未燃烧。
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课堂讨论
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
课堂讨论
2.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演示实验
实验二
撤去铜片,用导管对准实验一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现象
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氧气
白磷
热水
课堂讨论
1.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需要氧气。
2.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到了夏天,天气非常炎热,如果保存不当,白磷极易发生燃烧。想一想,白磷一般该如何保存呢?
为了将白磷与空气隔绝,一般将白磷保存在水中。
归纳总结
可燃物
1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
燃烧需要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三个条件须同时具备!
当我们需要用到火时,怎样增强火的威力呢?
①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增加空气的流通。
③提高氧气的含量。
课堂讨论
当我们不需要火时,怎么样消灭它呢?
新课讲解
探究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能给人类带来益处。火灾也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演示实验
实验:灭火的原理
实验步骤
1.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
2.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
3.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灭火的原理
现象 分析
1
2
3
蜡烛熄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蜡烛熄灭
正常燃烧
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CO2,CO2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其密度比空气大,可隔绝空气
同时具备蜡烛燃烧的3个条件



实验记录
归纳总结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课堂讨论
隔绝氧气(或空气)。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清除可燃物。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水基型灭火器
喷射二氧化碳及泡沫,用来扑灭木材、棉布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压缩二氧化碳,用来扑灭油、气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
喷射液态二氧化碳,用来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引起的失火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随堂练习
1.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C
2.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C
随堂练习
3.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随堂练习
4.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A
随堂练习
5.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釜底抽薪,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用锅盖盖灭(或放入大量青菜)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撤离可燃物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可燃物
氧气
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