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课件1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课件15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1 13:46:0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情景导入
1.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能燃烧,有的物质不能燃烧?
2.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探究点
燃烧的条件
通过前面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
①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②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步骤
现象
结论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
探究实验
实验1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探究一
课堂讨论
上述实验中,如果蘸水的棉花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加热时间较长时,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起来。原因是当蘸有水的棉花上的水分蒸发完之后,棉花曝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而使温度上升,且棉花与空气接触,达到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从而导致棉花燃烧。
实验2
步骤
①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②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别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二
现象
①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燃烧了。
②刚开始滤纸碎片与乒乓球碎片均没有燃烧,加热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而此时滤纸碎片没有燃烧。
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二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探究实验
课堂讨论
如果将该实验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现象: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着火点低的可燃物易燃烧,着火点高的可燃物不易燃烧。
步骤
现象
结论
点燃两支蜡烛,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
被罩住的蜡烛熄灭,没罩住的另一支蜡烛继续燃烧。
实验3
燃烧的条件之三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三
随堂练习
1.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A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C.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D.加油站失火较适合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
随堂练习
3.下列关于燃烧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B
随堂练习
4.为探究燃烧的条件,特别设计如下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开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红磷的着火点240 ℃左右,白磷的着火点40 ℃左右)
(1)实验时发生的现象:A处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C处____________。
白磷燃烧
红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随堂练习
(2)由上述实验可总结出燃烧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之,灭火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等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物质具有可燃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探究燃烧实验的方法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控制变量法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燃烧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