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核心必备: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概况:1947年,依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2)《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跃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
(1)概况。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部队 东北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南京解放:
(1)概况: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2)结果: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易错字:晋冀鲁豫、罗荣桓、聂荣臻、傅作义
基础必练:
知识点一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解放战争期间,华北解放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农民参军。各地农民还运送粮食、物资等,山东农民从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支援前线的民工达580万人,冀中区达480万人。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的主要原因是(D)
A.农民协会的建立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实施
解析: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农民协会的建立不是主要原因;土地革命主要是在十年内战时期;C主要是在抗战时期。
2.(2022·黄冈期末)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此举(C)
A.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B.表明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C.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D.使我国农村阶级关系得到改善
解析: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2022·武汉江岸期末)新华社在一篇社论中说:“人民解放军伟大的反攻已经开始。……争取这个大反攻的胜利,把解放的旗帜插到全中国,把民主的联合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这篇社论发表的背景是(B)
A.抗日战争开始进入大反攻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D.国民党军队转入防御作战
解析:题干“人民解放军伟大的反攻已经开始”反映了解放战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2022·武汉汉阳期末)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A)
A.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北伐铁军的胜利进军
D.根据地建设伟大成就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是解放战争中的伟大胜利。
5.(2022·黄冈期末)1949年4月,陈毅诗曰:“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主要反映了(B)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和平解放北平
D.民众支援淮海战役
解析:依据“1949年4月”“金陵”等信息可知与渡江战役有关,金陵即南京的旧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1949年1月。
能力提升:
6.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下列选项对研究淮海战役最具价值的是(B)
A.参加淮海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B.淮海战役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C.历史论著中对淮海战役的描述
D.有关淮海战役的影片
解析:淮海战役遗迹和当时的照片能反映淮海战役的真实情景,是研究淮海战役最具价值的史料;参加淮海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历史论著中对淮海战役的描述带有主观观点,不能真实反映淮海战役;影片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不能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 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1)解放区后方战场“挖蒋根”是指什么 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
答:“挖蒋根”:解放区土地改革。核心法律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三个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是哪一战役 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答:辽沈战役。“值得”原因: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材料三中“一个城市的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一点即可)
答: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故“挖蒋根”指解放区土地改革;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中国土地法大纲》。第(2)题,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48年9月到11月的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第(3)题,依据材料信息“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第(4)题,解放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 6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核心必备: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概况:1947年,依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 》,解放区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2)《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 ,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跃进大别山:1947年夏, 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3.三大战役:
(1)概况。
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 、粟裕、谭震林等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部队 东北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使 全境基本解放
(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南京解放:
(1)概况: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2)结果: 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易错字:晋冀鲁豫、罗荣桓、聂荣臻、傅作义
基础必练:
知识点一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解放战争期间,华北解放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农民参军。各地农民还运送粮食、物资等,山东农民从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支援前线的民工达580万人,冀中区达480万人。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协会的建立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实施
2.(2022·黄冈期末)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此举( )
A.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B.表明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C.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D.使我国农村阶级关系得到改善
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2022·武汉江岸期末)新华社在一篇社论中说:“人民解放军伟大的反攻已经开始。……争取这个大反攻的胜利,把解放的旗帜插到全中国,把民主的联合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这篇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
A.抗日战争开始进入大反攻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D.国民党军队转入防御作战
4.(2022·武汉汉阳期末)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
A.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北伐铁军的胜利进军
D.根据地建设伟大成就
5.(2022·黄冈期末)1949年4月,陈毅诗曰:“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主要反映了(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和平解放北平
D.民众支援淮海战役
能力提升:
6.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下列选项对研究淮海战役最具价值的是( )
A.参加淮海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B.淮海战役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C.历史论著中对淮海战役的描述
D.有关淮海战役的影片
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 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1)解放区后方战场“挖蒋根”是指什么 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
(2)“三个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是哪一战役 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3)材料三中“一个城市的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一点即可)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