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素质评价(七) 同步练习(教师版、含解析+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素质评价(七) 同步练习(教师版、含解析+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7 15:13:44

文档简介

单元素质评价(七)(第七、八单元)
(60分钟 60分)
1.1945年8月,蒋介石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电报中的“陪都”是指 ( A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 .北京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报中的“陪都”是重庆。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得好”指的是 ( B )
A.皖南事变 B.重庆谈判 C.转战陕北 D.解放南京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3.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应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B )
A.邀毛泽东赴沪谈判以掩盖内战目的
B.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全面内战序幕
C.先重点进攻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区
D.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
解析:1946年6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国民党20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4.1947年3月,国民党25万精锐部队进攻延安,而西北野战部队只有两万多人。为此党中央采取的正确对策是( A )
A.主动撤离,与敌周旋 B.主动出击,以攻为守
C.发动群众,固守待援 D.分兵拒敌,寸土必争
解析: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军队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5.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 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材料主要说明了 ( B )
A.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C.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政府的腐败
D.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解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材料主要说明了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6.“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战役是 ( B )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锦州”可判断相关战役为辽沈战役。
7.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30万减少到150万。由此可见,“战争形势变化”指的是 ( D )
A.国民党军队从战略进攻转入全面防御
B.人民解放军彻底掌握了战争主导权
C.人民解放军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D.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迅猛减少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30万减少到150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迅猛减少。A、B、C与题干内容不符。
8.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北平守军的最高指挥官接触。由于解放军力量的强大和作战部署的迅速完成,在中国共产党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下,最终接受改编的守军的最高指挥官是 ( B )
A.张自忠 B.傅作义 C.李宗仁 D.杨虎城
解析: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随后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9.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孟良崮山脚下的乡亲们在六个十八九岁、二十几岁的姑娘、媳妇组织下,共为部队烙煎饼7.5万公斤,筹集军马草料1.5万公斤,洗军衣8 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上文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C )
A.人民群众渴望和平 B.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C.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D.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人民群众大力支持。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使得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一大原因,A、B、D与题干材料无关。
10.如表是“1900-1921年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投资机器面粉厂比较”,导致第二阶段民族资本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B )
项目 第一阶段:1900-1913年 第二阶段:1914-1921年
设厂数 资本额(万元) 设厂数 资本额(万元)
民族资本 58 912.7 98 2 321.3
外国资本 49 1 100.2 25 696.5
A.晚清政府大力扶持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临时政府政策鼓励 D.国民革命推动发展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导致第二阶段民族资本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11.1927年,某学者描述上海街道:“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费(向前冲)。”由此可以看出上海 ( D )
A.传统习俗仍居主流 B.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C.社会已经全盘西化 D.社会习俗新旧并呈
解析:据“1927年”“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费(向前冲)”可以看出,1927年的上海新旧事物并存,说明社会习俗新旧并呈。
12.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 D )
A.创办于科举考试停止之后 B.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C.是中国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D.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解析:材料“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体现的是京师大学堂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科举制被废除是在1905年,A排除;B说法与材料无关; C说法错误,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13.一位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材料旨在说明 ( B )
A.民国政府推动服饰改良 B.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C.近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D.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这说明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14.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C )
A.鲁迅-《愚公移山》  B.茅盾-《狂人日记》
C.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冼星海-《国际歌》
解析:《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茅盾的作品是《子夜》,《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作品,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16分,第16题16分,共32分)
15.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并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材料一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
(1945年8月2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件“大喜事”是什么事件 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 (4分)
答: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或《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至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至30%的土地。1947年各个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颁布的文件。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 (4分)
答:《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土地政策。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6分)由此你得出哪些启示 (2分)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启示:要获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件“大喜事”是重庆谈判。第二问,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第(2)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这次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颁布的文件是《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土地政策。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第二问启示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要获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角度回答。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 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三 抗日战争以前……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能继续向前发展。到1936年,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了高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2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分)列举这次运动中两个民用企业。(2分)
答:特征:艰难曲折。(2分)事件:洋务运动(2分)。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答出其中两个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两次高峰的共同原因。(4分)
答:政府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实业。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结合上述分析,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给我们什么启示 (6分)
答: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启示: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民族工业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可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艰难曲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第(2)题,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可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两次高峰的共同原因是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发展实业。第(3)题,结合上述分析内容可知,总的来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的最重要的原因;由此可知,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民族工业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 6 -单元素质评价(七)(第七、八单元)
(60分钟 60分)
1.1945年8月,蒋介石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电报中的“陪都”是指 (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 .北京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得好”指的是 ( )
A.皖南事变 B.重庆谈判 C.转战陕北 D.解放南京
3.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应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邀毛泽东赴沪谈判以掩盖内战目的
B.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全面内战序幕
C.先重点进攻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区
D.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
4.1947年3月,国民党25万精锐部队进攻延安,而西北野战部队只有两万多人。为此党中央采取的正确对策是( )
A.主动撤离,与敌周旋 B.主动出击,以攻为守
C.发动群众,固守待援 D.分兵拒敌,寸土必争
5.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 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C.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政府的腐败
D.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6.“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战役是 ( )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7.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30万减少到150万。由此可见,“战争形势变化”指的是 ( )
A.国民党军队从战略进攻转入全面防御
B.人民解放军彻底掌握了战争主导权
C.人民解放军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D.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迅猛减少
8.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北平守军的最高指挥官接触。由于解放军力量的强大和作战部署的迅速完成,在中国共产党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下,最终接受改编的守军的最高指挥官是 ( )
A.张自忠 B.傅作义 C.李宗仁 D.杨虎城
9.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孟良崮山脚下的乡亲们在六个十八九岁、二十几岁的姑娘、媳妇组织下,共为部队烙煎饼7.5万公斤,筹集军马草料1.5万公斤,洗军衣8 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上文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
A.人民群众渴望和平 B.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C.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D.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10.如表是“1900-1921年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投资机器面粉厂比较”,导致第二阶段民族资本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
项目 第一阶段:1900-1913年 第二阶段:1914-1921年
设厂数 资本额(万元) 设厂数 资本额(万元)
民族资本 58 912.7 98 2 321.3
外国资本 49 1 100.2 25 696.5
A.晚清政府大力扶持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临时政府政策鼓励 D.国民革命推动发展
11.1927年,某学者描述上海街道:“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费(向前冲)。”由此可以看出上海 ( )
A.传统习俗仍居主流 B.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C.社会已经全盘西化 D.社会习俗新旧并呈
12.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 )
A.创办于科举考试停止之后 B.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C.是中国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D.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13.一位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材料旨在说明 ( )
A.民国政府推动服饰改良 B.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C.近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D.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14.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
A.鲁迅-《愚公移山》  B.茅盾-《狂人日记》
C.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冼星海-《国际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16分,第16题16分,共32分)
15.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并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材料一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
(1945年8月2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件“大喜事”是什么事件 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 (4分)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至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至30%的土地。1947年各个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颁布的文件。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 (4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6分)由此你得出哪些启示 (2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 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三 抗日战争以前……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能继续向前发展。到1936年,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了高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2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分)列举这次运动中两个民用企业。(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两次高峰的共同原因。(4分)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结合上述分析,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给我们什么启示 (6分)
- 6 -